samedi 29 juillet 2023

《纳粹密辛》之4 反犹太遗产(上集)

 

 

 

标签:  Fish原创                        分类:  史海钩沉 爱好收藏 

 

 

 

 

本书写到这里时(20236月)Fish收到微软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警告在下的网上云存储(Onedrive)已经逼近容量上限。二十多年来为绘画而搜集准备的海量图片让本人感到自豪。趁节假日有选择性地筛选删节图片资料,大量珍贵的资料收藏(包括本篇部分内容)也如考古发现一般浮出水面!转眼间就写到了Fish最不希望提的第四部分,该篇主要叙述纳粹党最大的政治污点:对全欧洲以犹太人为首“劣等民族”的残酷迫害。Fish再次强调,我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为纳粹喊冤翻案,而是指出一些历史上受文化差距、人云亦云影响而对纳粹统治产生的误解。个人观点是作为一个集体,纳粹政权在二战期间和之前确实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如果要把这一罪责平均分摊给每一位德国人或者直接让某几个纳粹领导人承担,那都是对后人不负责任的习惯性错误。首先希特勒由民选总理到元首独裁者的蜕变可以说是日后纳粹迫害反对党派以及广大非雅利安民族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前者正是后者的政治准备与基础。而这一重要转变的起点便是当时震惊全德的国会纵火案。话说就在1933年德国国会选举前夕的227日夜里914分,柏林消防队接到警报称国会大厦起火。数辆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消防队员发现当时有好几个地方起火,国会大厦只是其中一处火场。大家只好兵分数路散开救火去了。很快国会大厦主厅发生爆炸,火焰冲上了木结构敷瓦的建筑圆顶部分。

 


事发前的国会大厦全景

 


火灾第二天行人围观

仍在燃烧的国会大厦

 

简而言之,消防队忙了一整夜把其它地方的火都扑灭了,但因为国会大厦内部使用大量木材装修,那里的火势完全失控。国会大火延续至第二天,直等到木结构圆顶烧塌火场被瓦砾掩盖才因缺氧自然熄灭。表面上大楼的石砌外墙依然耸立,但外部圆顶、内部门窗地板和豪华装饰早已荡然无存。顺便提一下,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流行平直线条的板块式建筑,所以被焚毁的国会大厦圆顶部分并没有重建。1950年代战后百废待兴,加上涉及纳粹这个政治禁区,结果整个冷战时期柏林国会大厦都一直保持着平顶方块的外观。现在如果有读者去柏林旅游会发现这座历史性建筑上面又有圆顶了。那是1997年开始德国对首都进行整体改造时于1998年添加的新圆顶。出于防火考虑将整个圆顶改为耐高温钢化玻璃结构,也就是变成透明的采光天窗了。于130日(据德文资料)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总理的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很快宣布这次事件乃人为纵火,是德国共产党发动起义的信号。希特勒以总理之威下令全国戒严,成立“人民法庭”专门调查审理本案。那么这起纵火案又是怎么和德国共产党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当时柏林警察(一说是纳粹高官赫尔曼·戈林本人)在火场附近抓住了一个纵火嫌疑犯。此人名叫马尼努斯·范·德·卢伯,荷兰人,时年24岁。这位失业建筑工人刚从荷兰到达柏林不久,连固定住址都没有。更巧的是这个流浪汉正好是位荷兰共产党员!

 


马尼努斯·范·德·卢伯

 

先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共产党(简称KPD)的历史。19181123日柏林发生兵变,反对镇压起义的社民党内左翼人士退出与左派准军事组织“斯巴达克同盟”结合成立德国共产党。这个党派以柏林为根据地。每次全国选举德国共产党的得票率仅在6%10%之间,远远低于执政保守党派的40%左右但仍在议会中保有习惯席位。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共产党只是少数派,却因为在共和国首都活动而被政府特别关注。受1918年“十一月革命”影响,19191月德国共产党以“斯巴达克同盟”为主力发动起义,一度控制了柏林大部分市区。由退伍兵和雇佣军混编而成的准军事组织“自由军团”很快发起反扑。15日巷战中“自由军团”士兵抓获共产党领袖卡尔·李普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女性,波兰裔德国人)并将两人关押于伊登旅馆,私刑拷打后予以杀害。失去领袖的德国共产党在柏林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革命。这次新起义号称席卷全国。实际上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者,这次革命也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当时巴伐利亚州也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1919413日当地共产党人占领州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王室维特尔斯巴特家族出逃。由当天选出的、以欧根·勒菲内为首的12人委员会为首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当地国防军与“自由军团”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联手出击镇压。53日慕尼黑被政府军攻克。65日欧根被捕杀,“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灭亡。

 


纳粹宣传海报:希特勒是

对抗共产党革命的英雄

 


冲锋队员在选举之后上街游行

他们特地让伤员走在队伍前列

以炫耀和共产党人搏斗的战功

 

19198月巴伐利亚废除王室统治以自由州(自治区)的身份加入“魏玛共和国”,共产党起义造成当地政治党派中的右翼势力迅速抬头,间接为纳粹党的兴起提供了方便。正因为有上述两次造反前科,德国共产党在纳粹宣传机构的攻击下变成了纵火案的幕后黑手。纳粹党徒四处传说:“德国正处于共产革命爆发之前的危急时刻!”193331日希特勒代表政府宣布德国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全德各地的共产党领袖纷纷被捕。纳粹冲锋队冲上街头,阻止共产党员参加选举。33日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647个议席总数当中的230个(后来降至196个)、社民党121席、天主教中央党73席。有趣的是“非法组织”共产党仍获得了81个议会席位!193335日国会大选结束、纳粹党上台执政后便立刻开始调查审理国会纵火案。纵火案主犯马尼努斯被判有罪。于1934110日在慕尼黑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处决。大批德国共产党员未经审判就被关进了集中营。为了在荷兰共产党员与德国共产党之间建立联系,纳粹党宣称第三共产国际参与策划了这次“流产革命”。共产国际驻柏林的三位保加利亚籍党员代表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被押到慕尼黑接受审问。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自己充当辩护人,把原告方反问得理屈词穷(当时德国警方连他是外国人都不知道)。最后“人民法庭”判这三位保加利亚人无罪,但他们仍被德国驱逐出境。此例一开,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都由临时组成的“人民法庭”来审理政治案件。正规院校法学毕业的律师法官如果不加入纳粹党就注定会失业。

 

马尼努斯在法庭上承认身为共产党人他不喜欢纳粹。以上言论被记录为犯罪动机。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位人生地不熟的荷兰人确实放火烧了柏林国会大厦,但他很可能是被纳粹党欺骗利用了。当时周围其它几处火场则是纳粹党冲锋队为了拖延阻止救火而放的。毕竟单独一人很难这样四处纵火。国会纵火案导致的结果有二:其一是228日兴登堡颁布“戒严法令”废止了“魏玛宪章”的很多法律条款。请注意Fish给“戒严法令”加了引号。这道法令原名为《保护人民与国家总统法令》,很多中文网站将其简称为《国会纵火法令》,Fish觉得它既然和希特勒宣布戒严有关,就干脆简化为“戒严法令”好了。以前一直对希特勒颇有微词的兴登堡元帅真的老了:他居然相信了纳粹党编造的谣言。纵火案审理完毕后老总统特地向希特勒发了一封公开信。其内容是感谢他领导纳粹党在危急关头成功阻止了共产党的政变阴谋。“戒严法令”的内容很短,特全文收录如下:“为了抵御共产党危害国家的暴力行为,参考德国宪法第48条(紧急状态法令)第2段颁布以下命令:德国宪法第114115117118123124153条在另行通知前停止使用。故(政府)对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包括出版自由、集会自由、邮政、电报和电话隐私权的限制得到允许。若无另外声明,出示传票搜查住宅、没收财产及对财产使用加以限制亦不受法律约束。”也就是说戒严期间全体德国公民都丧失了基本人权!

 

国会纵火案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后果是1933323日国会通过的《授权法案》。该法案的德文原名也是长得绕口:《解除人民与国家苦难法案》。此处Fish按惯例使用其英文缩写(Enabling Law)翻译为《授权法案》。表面上这只是一个宪法修正案,实际上该法案宣布了“魏玛共和国”完结并由“德意志第三帝国”取而代之。其简要内容为:“国会制定以下宪法修正案,经参议会同意后公布:第一,帝国法律除原宪法规定手续外可由帝国政府自行制定。这条包括原宪法第85条(编列预算)和第87条(举借国债)的法律内容。第二, 帝国政府制定法律只要不影响帝国议会与参议会制度均可不受宪法之限制。总统的权限不变。第三, 帝国政府法律由总理制定并且以《帝国法律公报》(Reichsgesetzblatt)形式公布。除另有规定外于公布翌日起生效。原宪法第6877条之规定(国会立法权)不再适用。第四, 帝国与外国签署条约涉及法律事项无需帝国议会同意,由帝国政府自行采取必要的法规并实施。第五, 本法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至193741日(重新审议延期)或现在帝国政府被取代时自动失效。” Fish倒很想知道既然国会大厦被人纵火烧毁,那么这次议会是在哪里表决的?直到本文发表前夕才查出当时德国议会被临时召集到柏林克罗尔歌剧院开会。

 

 


德国第一勇士:社民

党主席奥托·威尔斯

 

面对这份势必将终结共和国的《授权法案》,让共和国议会通过它仍需要230票的超过半数同意表决。拥有196个议席的纳粹党还需要拉上一个至少有34票的同盟政党才能如愿以偿。为了减少总票数,纳粹党宣称:“81名共产党议员全部缺席,不应该算在法定人数之内!”实际上根据宪法缺席者虽然等同于投弃权票,但仍应该计算在647席总数之内。结果这一建议被大会否决了。接着居议席第二位(121个)的社民党主席奥托·威尔斯(Otto Wels)站起来怒斥这个所谓的宪法修正案是历史性的倒退、对民主的背叛和走向独裁统治的危险信号!社民党是共和国初期的前执政党而且一直以捍卫民主制度为信条,但如此大胆地直接反对和激烈批评仍大出纳粹党意料。被激怒的希特勒从总理宝座上起立,开始用低沉的嗓音对威尔斯咒骂并威胁将把社民党视为共产党的同谋加以取缔!尽管面对空前压力,121位社民党议员当中仍有79位(一说94位)对《授权法案》投了反对票(余者弃权)。接下来会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居议席第三位(73席)的天主教中央党内部发生了骚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争吵着的希特勒与威尔斯身上移开了(这句是Fish的合理想象)。曾经对冲锋队颁布禁令、以反纳粹著称的中央党领袖、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竟然投了赞成票!Fish可以想象当时布吕宁内心如何痛苦。他似乎看到暴徒手握尖刀向自己逼近,却发现那把刀其实是自己铸造的!

 


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

 

19303月,44岁的经济学家布吕宁受兴登堡总统委托上台组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总理。他的主要任务是对付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当年7月,出于专注于经济危机的考量,布吕宁建议总统动用宪法48条这一秘密武器,以解散议会作为威胁底线,逼迫议员们通过了针对经济危机的一系列新法律。这种未经表决就生效的法律被称为“紧急法令”。1931年德国与奥地利结为关税同盟,引发法国对两国的经济制裁。布吕宁趁机宣布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德国被迫停止向法国支付战争赔款。德国的金融信誉跌至谷底。此例一开便不可收拾,虽然19324月布吕宁就因为“农耕计划”得罪容克地主阶级而辞职下野了,整个1932年期间德国议会经正常程序表决通过了5个法案;而德国政府以“紧急法令”形式不经议会表决一共通过了59项新法规!其实当年布吕宁就是借助总统颁布《授权法案》未经民选上台的。他自己就是共和国第一位独裁者!1933选举时中央党已经内部分裂从第二大党变为老三。当过独裁者的布吕宁很清楚眼前这个只有两页纸的新《授权法案》意味着什么:希特勒铁了心走向独裁之路,共和国已经完蛋了!社民党的反对毫无意义:纳粹党已经得到兴登堡总统的支持,随时可以动用“紧急法令”不经表决就强行通过《授权法案》。布吕宁违心投赞成票等于是在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不少其他中央党员跟随党领袖盲目地投下了赞成票。结果《授权法案》以444票赞成、94票反对、余票弃权超过半数(实际超过三分之二)得到通过!

 

不久之后纳粹党就与临时盟友中央党反目。布吕宁于19345月出逃美国。战后这位经济学家回国编写自传,该书最后部分一直写到自己1970330日去世之前两个星期。而起头则是从1954年他从美国回到德国开始写起的!这样刻意回避自己在纳粹执政期间的经历只能说是往事不堪回首了。被Fish视为德国第一勇士的社民党主席奥托·威尔斯散会后连家都不回,直接逃往被国联托管的萨尔盆地(自治区)。1935113日,萨尔盆地通过全民公决回归德国。威尔斯只好又逃到与之接壤的法国。1939916日,奥托·威尔斯在流亡期间病逝于法国巴黎。希特勒倒是说到做到:他在1933621日签署法令宣布社民党被禁,该命令于当年714日生效。在此期间大批社民党员移居别国避难。当时社民党已经是外强中干的“老人党”,60%的党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纳粹政府特意推迟执行禁令以显示自己“尊敬老人”。不过对年轻人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时年38岁的社民党员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是对《授权法案》投下反对票的最年轻议员。舒马赫于193376日被捕投入集中营。在各处监禁地点之间转移饱受虐待渡过12年岁月后奇迹般被盟军解救。1946510日舒马赫当选重建后的社民党主席,终于完成了勇士奥托·威尔斯未尽的心愿。

 


包含有反纳粹

思想的小册子

 

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社民党与共产党虽然被禁,但绝不是毫无反抗任人宰割的绵羊。上图左边那本题为《革命反抗希特勒暴政!》的红色封面小册子是由社民党在1933622日以后自费印刷到处散发的,算是它被禁前对纳粹当局的最后反击。右面那本则是同年3月早已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德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后印制发行的。这本名为《睁开眼仔细看》的小册子第一到第六页内容是对常见割伤、扭伤、烫伤、骨折等进行紧急处理的家庭医疗指南。但从第七页开始内容就变为对德国共产党的思想纲领以及共产国际近期活动的描述。德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的活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位混入纳粹军队的德国共产党员(查不到名字)于1941621日深夜冒死穿越苏德边界向苏军发出警告:“德军将在明天凌晨对苏联发动入侵!”但因为在此之前就接到过好几次类似的误报,苏军并没有采取行动。那位德共党员急得大叫:“到拂晓德国人不进攻你们枪毙我好了!”结果22日凌晨315分,德军果然在炮火准备后对苏联发起了全线进攻!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根据《授权法案》取代“魏玛共和国”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名称由来。

 

稍有二战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第三帝国”又被称为“千年帝国”。希特勒认为纳粹党1933年建立的这个新帝国是在公元800年查理曼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普鲁士王国通过统一战争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后德意志历史上第三个伟大帝国。所谓“千年帝国”并不是预言纳粹德国将象东罗马帝国那样延续千年之久,而是指从查理曼加冕算起到纳粹重建帝国两者之间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关系。这个名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历史文化作家亚瑟·莫勒·范·登·布鲁克于1923年出版的同名书籍。莫勒在其著作中呼吁德国知识份子努力提升民族主义水平。他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和西方民主政治都不适合德国国情。书中预言只有建立一个“最后帝国”方可以完成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完美融合。莫勒的“最后帝国”理论出现在全书第三部分,书名《第三帝国》应该就是这样来的。至于希特勒断章取义地套用“第三帝国”这个名词对查理曼、菲特烈大帝乱认祖宗则纯属这位纳粹党魁的个人行为。莫勒是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除了发表《第三帝国》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在1922年为伊丽莎白·凯瑞克(英文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原著)等外国知名作家制作过德文全译本。有趣的是作为同时代人物,莫勒曾经公开批评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19255月底,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莫勒突然在柏林住所自杀身亡,终年49岁。

 

希特勒在其于19251926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里根本没有提到过“第三帝国”这个词。根据老纳粹党员奥托·施特拉塞尔(Otto Strasser)战后回忆,希特勒应该知道莫勒这个人也读过他写的书。奥托和其兄长格雷戈是纳粹党元老、著名的党内反对派成员。据说“宣传天才” 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就是由这对兄弟介绍加入纳粹党的。事实是19333月《授权法案》出台后,“第三帝国”这个名词才被纳粹党徒到处传播。用帝国取代共和国之后,德意志的政治结构变成明显的二元独裁统治。兴登堡总统是大独裁者,相当于第二帝国时期的德意志皇帝;希特勒总理是小独裁者,相当于第二帝国时期的内阁首相。天下万民都得听任这两个人摆布,胆敢反抗者只有毁灭一途。兴登堡元帅本来是有名的保皇党。但他1920年当选德意志国总统后并没有将在荷兰避难的德国皇室接回国内。Fish认为权力是最可怕的腐蚀剂,兴登堡一旦大权在握,就不再希望任何人与自己分享最高统治者的特权。他之所以在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之前花费一天半时间搞思想斗争,也是不肯分权的自私表现。193482日,兴登堡元帅以86岁高龄病逝于总统任上。其实Fish有点怀疑这位唯一能够抑制纳粹党的老人(作为总统握有总理任免权和兵权)是被人谋害的 因为这在时间上实在是太凑巧了。从1933年《授权法案》出台到193741日它到期失效为止,第三帝国正处于“一体化”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一体化又译为同质化,是纳粹党通过《授权法案》建立独裁统治后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

 

一体化的反义词是多元化。Fish目前生活在加拿大。不仅美国、加拿大,整个北美洲都是典型的多元化社会形态。首先人民的组成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每天乘公交车、地铁上班,举目望去车厢里什么肤色人种都有。竖耳细听,打电话、聊天、听新闻的内容南腔北调,基本包括各种已知外语。美国电影《局内人》里面有一段剧情:纽约警察监听银行劫匪对话,猜测他们讲的好像是俄语,找来翻译又说不是。有人提议将对话录音向围观群众广播。马上就有一位建筑工人大叫:“这百分之百是阿尔巴尼亚语!”警察问他劫匪在说什么?工人说他也不知道。那你又怎么知道这是阿尔巴尼亚语?那男的红着脸回答:“我前妻就是阿尔巴尼亚移民。她家父母来美国探亲,除了阿尔巴尼亚语一句别的话都不会说。两个月下来我就能辨别阿尔巴尼亚语了!”(笑)简而言之所谓一体化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杜绝移民混血,统一人种、语言与文化。最终将德国公众的私人生活、社会交际以及政治活动完全置于纳粹党的控制之下。在这个“完美”的警察国度里强调整体利益而非个性张扬。Fish怎么看都觉得下面这张海报画的是一堆原材料被送进搅拌机加工处理。作为一体化运动开始的标志,纳粹党上台后德国很快就自动放弃了国联(联合国的前身,二战爆发后解散)成员国的政治地位。

 


一体化纳粹宣传海报

 

当时这场政治运动真的是“从娃娃抓起”:规定在第三帝国境内,与政治绝缘的“幼童”定义是610岁以下。男孩子除了上学之外10岁加入德国少年团(DJ),14岁后加入希特勒青年团(HJ)。18岁后可在国家劳役团(RAD)与国防军之间做出选择。女孩子10岁加入少女联盟(JD),14岁后加入女子青年团(BDM)。女子过了18岁还没有恋爱结婚就只好去集体农场工作。以上纳粹政府为德国孩子开出的“一体化”成长计划在法律上是由家长和本人(14岁以后)自愿选择。但只有参加过上述政治组织孩子成年后求职就业才能得到政府支持帮助。宗教信仰是德国人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就连希特勒的母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历史上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930年代的德国居民有45百万人是新教徒;另有22百万罗马天主教(旧教)徒。还有约50万犹太人口(信仰犹太教)。传统上德国人工作之余都会去所属教堂礼拜祈祷。连儿童在课余都分别从属于各自的教会组织(幼儿园)。早在1931年希特勒就因为在演讲里煽动复仇和宣扬种族主义言论被开除天主教会籍。纳粹党上台后不顾193448日(一说19337月)与教皇若望二十三世签署的《政教协议》,到处散发传单鼓动有孩子的家庭加入纳粹组织,直接和各地教会争夺孩子们的“精神抚养权”。到后来为了和传统教会分庭抗礼,纳粹党甚至还创办了名为“人民教堂”的纳粹宗教组织。还请各位注意下面这张“人民教堂”的宗教集会照片:有谁见过宗教人士身佩军功章上台讲经布道的么?见过的还请留言!

 

“人民教堂”的宗教集会

 

对“同性恋之家”进军

 

打一个不太贴切的比方:纳粹德国的一体化运动开始时有点像中国文化大革命。先制造舆论然后付诸行动。193356日,即在突然发难取缔“自由工会” (见3.1番外篇)四天后,纳粹党徒上街游行时攻占了柏林闹市区一座公寓楼。这是一处创立于1919年的“同性恋之家”俱乐部。同时也是共和国时期柏林多元化社会的象征之一。照片显示当时这支队伍是以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打着德国少年团的旗帜作为先导,后面跟着一群更年长的希特勒青年团与女子青年团成员。这支队伍包围“同性恋之家”后,由紧随其后成年人为主的纳粹冲锋队攻击并占领了整栋建筑物。行动结束时那个扛旗的孩子已经累了,由一位希特勒青年团的少年代替他扛旗并肩离去。2000年前后Fish曾去纽约一日游,谁知那天正赶上当地举行同性恋大游行,到处封路塞车喧嚣动地。我个人不认为同性恋是罪过或者变态,但也觉得那不是什么值得骄傲拿出来炫耀分享的东西。以后如再出门远游定会避免再次与之遭遇。所谓“枪打出头鸟”,我估计当时柏林的同性恋团体也是太公开、招摇了一点,所以被纳粹党拿来祭旗。当然德国人并非全都赞同纳粹政权的一体化运动。下面晒两张很珍贵的地下反抗者图片。图中左侧男子是以纳粹策源地慕尼黑大学为基地,反纳粹非犹太地下组织“白玫瑰团”的领袖汉斯·史考尔(Hans Scholl)。1943年他与未成年的妹妹同时被秘密警察逮捕,两人旋即被枪毙于集中营。右侧则是弗瑞塔·柏林范特(Frieda Berlinfante)。这位女扮男装的神秘人物是柏林同性恋地下组织CKC领袖。该组织专门制造假证件帮助同性恋者逃避政治迫害,甚至策划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焚毁犹太居民档案的壮举。弗瑞塔不仅本身是女同性恋还是位犹太人。如果被纳粹捉到不是能不能活而是该死几次的问题了。机警的弗瑞塔在纳粹政权心脏地带东躲西藏奇迹般幸存下来,二战后移民美国。

 

地下反抗者

 

大学青年焚烧禁书


又是4天之后,1933510日夜里一群就读于柏林各所大学的青年“自觉”走上街头。他们在冲锋队员帮助下将各种纳粹政府规定的禁书堆积在大街上放火焚烧。这其中主要是马克思著作即共产主义书籍,还有犹太思想家的哲学著作,就连近代犹太音乐家留下的曲谱也未能幸免。这场现代“焚书活动”很快像瘟疫般传遍全国各地。同年714日,一体化运动开始渗透法律层面。那天纳粹党颁布了《国民投票法》,其内容为在德国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法令甚至政府立法活动都可以通过全民公决来产生或修改。正是根据这个彻底架空议会的特殊法规,当兴登堡总统于81日病危时(于次日去世),纳粹党发动全民公决把一体化推进到政治领域:将总统和总理的两个领导班子合二为一。得到89%选民支持,希特勒成为比总统还有权威的国家“元首”。独裁政治竟然以最民主的“全民公决”形式来投票产生,真是讽刺之极。这里Fish还要解释一下“元首”这个称号的由来。曾有人在网上宣称这个名词起源于古罗马,是那时的一种高级官衔。其实元首这个单词写作Führer,在德文中有领导、向导和控制、指挥者等多重含义。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德文里面已有的领袖(Leiter)这个单词呢?原来1921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夺取政权后就自称为领袖。Fish曾经看过一部黑白纪录片,拍摄的是墨索里尼上台后参加群众集会,热情的意大利人民纷纷举起手臂高声欢呼:“独契!独契!”。这个“独契”就是领袖的意大利语发音。德国纳粹党已经模仿意大利自然弯曲举手礼创造了直挺挺的纳粹举手礼,再学别人叫领袖有点不好意思。再说Führer这个词在德文里使用普遍相当好记。例如Reiseführer(旅游指南)、Zugführer(火车司机)、Führerstand(飞机驾驶舱)、Truppenführer(军队指挥官)等等。

 


领袖原则纳粹海报

 

还有一个军事术语Kompanieführer 是临时充当代理指挥官的低级军士,搞不好希特勒当下士时就被人这样称呼过。总之Führer就是个现成的德文常用单词,和古罗马有没有渊源当时根本没人想过。实际上反而是从元首这个新官衔引申出了另一个新生词汇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受篇幅限制Fish就不照本宣读其各项明细了。上面那张纳粹海报下方的德文政治口号非常精简地概括了领袖原则的核心内容:“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也就是说德意志全体人民整个第三帝国上下一切都听希特勒的。从19383月开始这句口号经常被制成横幅悬挂于纳粹党会场的醒目位置。一体化的改变甚至体现在德国人日常打招呼上面。例如很多人知道Guden Tag是德语里面“日安”的意思。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国人只在正式场合或者打电话时才用这句话做开场白。在一体化开始前普通人见面打招呼大都含有宗教意义。 德语里面有一个关于问候习惯的老笑话。北德的天主教徒:Grüb Gott! (问候上帝!上帝祝福你的缩略形式);南德的新教徒:Wenn ich ihn sehe! (当我见到他时我会的!)(笑) 一体化运动开始之后,德国人见面大都伸直手臂高呼:“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当有幸见到希特勒本人的时候就得改口喊:“Heil Mein Führer!(我的元首万岁)”。而像戈培尔、戈林那样隔三差五几乎每天和希特勒见面的纳粹高官基本上可以免礼,但对话开场白仍必须是“Mein Führer(我的元首),……”。

 


《大独裁者》剧照

 

194010月英裔美国演员查理·卓别林的讽刺喜剧《大独裁者》上映。虽然电影里面所有人物都使用化名,但卓别林一出场亮相就活脱脱是希特勒的孪生兄弟!《大独裁者》的结局是美式皆大欢喜:和独裁者长相酷似的剃胡子匠人阴差阳错地登上独裁者宝座,宣布开始推行民主政制。除了独裁者本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外,他手下所有的坏蛋政客都接受了既成事实……可惜现实生活不是好莱坞喜剧:随着独裁政治建立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纳粹德国终于将迫害“劣等民族”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因必有果,如果没有优等民族这个概念,又何以定义犹太人为首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之后经常被提到的“雅利安人”这个优等民族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1930年纳粹党机关报《人民观察家》编辑(不是主编!)、后来的纳粹教育部长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自费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二十世纪的神话》。这个人名在本书第二篇里匆匆出现过一次。此公是1919年就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的老党员。更重要的是罗森堡一贯坚决支持希特勒。“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在入狱前曾指定此人为纳粹党代理领袖。《二十世纪的神话》是本典型的种族主义书籍。其主旨是:“鲜血神话在卐字符号引导下解开了封印,种族世界的革命开始了。这是经过漫长睡眠后觉醒的种族灵魂之间的竞赛。雅利安人(注定)将在这场混乱的比赛中胜出。”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关于“雅利安人”该书是这样定义的:“天长地久以来的(神话)假设成为一种可能性。在大西洲(即亚特兰蒂斯)被淹没之后,雅利安人从北部的创造中心出发。成群的勇士不断扩张塑造着北欧的征服距离与(生存)空间”。也就是说金发碧眼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其实来源自消失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书中鼓吹雅利安人曾经成功征服全世界,例如印度的四大种性就是由征服次大陆的雅利安人设立的,以预防高等白种人与当地黑种人混血通婚。也正是因为和劣等民族通婚而导致雅利安人失去冒险精神并逐渐堕落。历史爱好者都知道古罗马(西罗马帝国)毁于北方蛮族的入侵。而罗森堡却认为作为雅利安人的一支,古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其实是为了拯救这个已经被混血婚姻严重破坏的帝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罗森堡认为原始基督教本来是雅利安宗教,但被“波林基督教”信徒“犹太化”后才成为虚伪的现代宗教。书中提到纳粹必须像动外科手术那样完成人种(灵魂)净化。该书努力将雅利安人的起源地定位于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讽刺的是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本人于1893112日出生于爱沙尼亚海港城市塔林。也就是说在纳粹党后辈眼里他属于劣等民族斯拉夫人。罗森堡在里加工业大学毕业,当时主修工程教育。这和他后来成为纳粹教育部长有直接关系。

 

可以看出这位自封的纳粹理论家根本没有历史方面的学历,充其量和Fish一样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1929年时罗森堡将《二十世纪的神话》草稿送给希特勒,希望能以纳粹党的名义发表。一年后希特勒没有读完就把原稿退还了。希特勒对该书评价很差:“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 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应该明白,在科学昌明的二十世纪用‘神话’做标题这本身就是反对我们的信仰和科学……(不过)我认为那事(指出版)可行。”于是罗森堡被迫自费出版。看在他老纳粹党员的面子上,纳粹党特别是宣传部门还是对《二十世纪的神话》给予肯定和支持。随着这本书逐渐畅销,甚至成为除了《我的奋斗》之外“第三帝国最伟大的畅销书之一”,希特勒终于被迫转变了立场。1937年希特勒颁发首批帝国艺术与科学奖(从1935年开始德国拒绝参加诺贝尔奖评选),其中就包括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奖章附带的证书上称赞:“(该书)以科学而深入的方式为理解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到1944年这本书发行突破一百万册。因此很多人误以为纳粹种族主义里的“雅利安人”概念就是这么来的。至少因为获奖而自我陶醉的罗森堡是这样认为的。后来这位理论家走火入魔,在担任帝国东方各省总督期间积极支持对犹太人屠杀和人种纯化,结果战后以反人类战争罪行被处以绞刑。

 

即使在该书畅销的1944年,希特勒仍旧表示:“我必须坚持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不应被视为纳粹党的正式学说。从这本书出现的那一刻起我就刻意避免承认它是任何东西。首先它的标题给人以完全虚假的印象……”据说1933年上台的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日记里称赞《二十世纪的神话》是本“非常好”的“哲学之书”。但戈培尔的助手斯佩尔记得身为正牌哲学博士的戈培尔其实曾公开嘲笑作者罗森堡。纳粹航空部长赫尔曼·戈林则曾经说过:“如果是罗森堡(而非希特勒)决定一切,我们(纳粹党)将只拥有宗教仪式、会议日程和这个神话骗局!”1945年纽伦堡审判期间,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吉尔伯特调查后吃惊地发现,作为被告的26位纳粹党领袖(包括罗森堡本人)其中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读过《二十世纪的神话》这本书!那么包括希特勒在内,他们脑子里的“雅利安贵族人种”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罗森堡自己也承认1920年代读过另外一本书后才产生了写作灵感。所谓《二十世纪的神话》其实就是一本续集!这另外的一本书名为《十九世纪的基础》。该书出版于1899年,作者是德裔英国作家休斯敦·张伯伦(Houston Chamberlain,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同姓但不是一家)。这才是纳粹党人常挂在嘴边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真正出处。

 


休斯敦·张伯伦

 

值得注意的是张伯伦在其著作里将几乎所有欧洲民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拉丁人和希腊人)合称为“雅利安人”。其中后三种特别是斯拉夫人却被纳粹视为劣等民族。该书主旨是:“某些人类学家会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所有种族都是同等天赋。我们指着历史回答:那是骗人的!人种在性质和天赋上都明显不同。日耳曼人属于最有天赋的人种,通常被称为‘雅利安人’的那一类。无论在身体与精神各个方面,雅利安人都非常杰出。因此他们总是正确的,是为世界的领主。(与之相对)我们难道没有看到闪米特人(即犹太人)在奴隶与地主如此反差巨大的社会地位上同样幸福快乐地发展么?中国人不正在向我们展示另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例子么?” ……Fish想问一下华人和雅利安人之间怎么比较?又如何能扯得上关系?除了率先将雅利安人与犹太人放在对立面上,张伯伦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反对者。他支持传说起源自歌德的“格式塔”即完美主义形态。他支持的所谓进化只是“优等民族”战胜并淘汰“劣等民族”而已。书中有个自相矛盾的重要论点:张伯伦虽然承认“历史上伟大民族都是通过混血产生的。”但又指出“无论如何我们都将面临因为人种差异太大而造成的各种麻烦。”。张伯伦试图在书中证明西班牙的摩尔人、北非的柏柏尔人都拥有一部分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而真正的闪米特人(犹太人)是具有反智破坏性的“混血毒药”。

 

可以说比起罗森堡的神话续集,张伯伦原著更加倾向于论述人种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严谨科学一些。对该书的社会评价也相当两极分化。有人誉之为“真正重要的书籍之一”;也有人认为它“(会使人)高估书本的刺激品质”。当时就有很多历史学家出面证明所谓“雅利安人的冒险史”纯属编造,《十九世纪的基础》是一本披着历史学外衣的伪书。但因为主题新颖文笔优美,张伯伦的这部著作仍旧畅销不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十九世纪的基础》被印刷24次,售出超过35万册。除了英文、德文,其中仅俄文译本就发行了25万册。欧洲列强干涉苏联革命期间一些白俄军官甚至带着它远赴西伯利亚。时至今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列表上仍有该书的5个不同版本,它们分别发行于1911191219131968年。最后一次再版是在2005年。顺便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非常欣赏这本书,战后还和作者张伯伦成了通信笔友。作为第三帝国的精神基础,虽然希特勒接受了张伯伦的“雅利安人”这个概念并将其融入纳粹种族主义,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张伯伦承认耶稣很可能是犹太人;而希特勒则断言:“耶稣其实是驻扎在加利利地区的某位罗马战士的私生子!”如此大不敬的言论,也难怪元首会和德国的传统教会闹翻!无论如何,就算《十九世纪的基础》确实包含真理,既然纳粹连耶稣的祖籍都可以改变,那为什么不肯宽容一点,放过曾经共同生活的老邻居?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们到底和犹太人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将其赶尽杀绝?其中缘由甚多,篇幅有限只好且听下回分解了。(未完待续)

 

 

(第四篇上集完,敬请关注下集  回总目录

 

 

 

 

samedi 1 juillet 2023

《纳粹密辛》(3.1)番外篇:大众之路


 

 

标签:  Fish原创                        分类:  史海钩沉 爱好收藏 

 

 

 

 

本文是《纳粹秘辛》系列第3篇《牛排与汽车》的追加部分。因为资料收集数量超过事先预计,Fish只得将其提出来独立成文了。话说19333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之前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未来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胆喊出:“人人餐桌上有牛排;家家坐上自己的汽车!”这种前卫参选口号。不过竞选成功之后总得兑现诺言。牛排还好办些,大可以从周边各国购买掠夺。汽车这东西比较复杂可要难弄多了。有资料显示早在1930914日纳粹成为德国第二大政党时希特勒就已经在开始计划发展德国汽车产业了。那时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希特勒踌躇满志,晚上失眠时干脆让值班司机发动自己那辆奔驰牌敞篷轿车载着他在柏林街头兜风。这位纳粹领袖的梦想之一是将德国建设成美国那样的汽车生产大国(后来还真实现了)。即使遭到192910月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在1930年代美国福特牌汽车仍然是全世界销量第一。那时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很多伟人肖像。其中就有美国汽车巨子福特。19333月上台执政后希特勒很快就把梦想转变为实际行动了。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自由工会”组织。但纳粹党既然是以“德国工人党”(DAP)之名起家的,当然要建立属于它自己的工会组织并取而代之。

 

193351日纳粹党政府和往常一样高调庆祝国际劳动节后的第二天,德国各地冲锋队员和工人当中的纳粹份子冲击并占领了自由工会的办公地点。逮捕工会领袖并没收其公私财产。当时纳粹党除了主体之外还拥有冲锋队等附属单位,它们被统称为“战斗同盟”。经过紧张筹备,1933510日一个全新的“战斗同盟”组织诞生了:它就是纳粹德国的统一官方工会,全名为“德意志劳工阵线”(下面简称为“劳工阵线”)。这个新工会由两部分组成:国家社会主义工厂组织(简称NSBO,代表工人利益)和国家社会主义贸易及工业组织(NSHAGO,代表厂方雇主利益)。” 整个“劳工阵线”的领导人为罗伯特·莱伊。此人是个典型的纳粹党棍。莱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德军轰炸机上的机枪射手。有一次乘坐的轰炸机被敌军击落迫降时他头部触地受了重伤。此后因为手术做得不好经常头痛。莱伊只好靠饮酒镇痛并因此退役。罗伯特·莱伊加入纳粹冲锋队以后因为经常喝醉神志不清被纳粹高官们讥笑为“酗酒蠢材”。但因为此人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和老资格冲锋队员,所以仍被纳粹党领袖指定为新工会的领导者。后来在“劳工阵线”旗下陆续增加了三个附属机构:劳动之美(SdA)主要负责改善工厂劳动环境,特别是治理鲁尔工业区一带烟尘蔽日的严重污染。据说它的设立与纳粹高官赫尔曼·戈林是狂热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有关。

 


劳工阵线宣传文件


上面展示的是一份题头带有“劳工阵线”标志的“劳动之美”宣传文件。虽然其文字内容只是鼓励工人劳动时听音乐唱纳粹歌曲(附有歌词),但这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想法仍比其它国家超前了半个多世纪。另一个机构国家劳役团(RAD)主要负责为德国境内1625岁的失业青年安排工作。本书第三篇中曾经提到“魏玛共和国”前总理、经济学家布吕宁曾试图将国内的六百万失业大军安置到共和国东部边境垦荒种地,结果得罪了拥有当地产权的容克地主阶级最后被迫辞职。虽然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经济危机已经接近尾声,但普通百姓仅能靠土豆汤果腹,失业大军依旧存在。国家劳役团的行动可比当年布吕宁的“农耕计划”要高明多了。希特勒不是想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么?那首先就得提前在国内修建高速公路网。于是德国青年失业者大都被招去修路架桥以工代赈。既没有得罪工厂地主又大幅节约了政府救济金。 “劳工阵线”的第三个附属机构名为力量与欢乐(KdF)。据说它的名称来自于希特勒的一句口头禅:“力量乃欢乐之源”(Kraft durch Freude)。刚开始该机构主要负责一些劳工福利和生产奖励活动,例如定期安排工人去外地度假。 当纳粹党动手建立新汽车制造厂并与之挂钩之后,在希特勒亲自过问下,力量与欢乐一跃成为罗伯特·莱伊等“劳工阵线”领袖眼里的重中之重。

 


希特勒参加高速公路开工典礼

 

希特勒对车辆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双排座小型轿车。前座载两名成人;后座三名儿童;最高时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实际为105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实际为990马克)。1934年新汽车还在设计招标阶段,力量与欢乐就迫不及待地以“每周九马克,KdF汽车开回家!”作为宣传口号推出专门的储蓄预定方案。当时德国工人平均每周工资为32马克,完全负担得起。于是中产阶级纷纷踊跃参加。这种分期付款购车计划在欧洲无疑是前卫的,最早提出此种构想的是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按照当时1美元比2.5马克的汇率换算,990马克相当于396美元。而1930年代美国小汽车平均售价为600800美元,比较之下真的是很亲民的价格了。不过纳粹党希望1934年就完成设计尽快投产的计划落空了。当时以戴姆勒/奔驰为首的各家德国汽车制造企业认为希特勒提出的车辆售价太低厂方根本无利可图,于是纷纷拒绝参与KdF汽车计划。这令希特勒和罗伯特·莱伊有些骑虎难下,他们干脆决定从零开始,招募设计师建立全新的汽车生产线。恰在这时本文的主角汽车设计大师费迪南·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走进了“劳工阵线”的视野。有中文网站声称宝时捷是被希特勒硬从戴姆勒/奔驰公司那边“挖”过来的,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却说2022130日,世界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宣布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此事让不少该车的用户一头雾水。Fish先解释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188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又译本茨)设计完成了第一辆实用汽车(为三轮车型)并建立CIE汽车厂。几乎就在同时,他的同行哥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也完成了一辆四轮马车厢式汽车并建立了DMG公司。很快事实证明四轮汽车的稳定性远超三轮车,于是奔驰CIE公司也改变设计生产四轮汽车了。1889年戴姆勒DMG公司的大股东埃米尔·耶利内克(Emil Jellinek)驾驶着以其小女儿梅赛德斯(Mercedes)命名的赛车在法国尼斯汽车竞速比赛当中一举夺魁,成功地为戴姆勒公司打赢了一场宣传战。戴姆勒DMG公司认为梅赛德斯(拉丁文“高贵美丽”之意)是很好的车辆品牌名称而将其注册。同时注册的还有现在奔驰公司仍在使用的三叉星方向盘标记。1926年为了应对陷入低迷的汽车市场,戴姆勒与奔驰两家公司合并成为日后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梅赛德斯作为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与三叉星方向盘标志被新公司保留沿用。到1998年戴姆勒又和美国克莱斯勒(Chrysler)汽车公司合并,但新组合上市后业绩很差。2007年克莱斯勒退出了合作。面对戴姆勒日积月累已经很糟糕的财务状况,奔驰公司最终决定改名并将戴姆勒卡车品牌股份拆成两组。20221月更名后新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获得戴姆勒卡车35%的股份;其余65%则在原戴姆勒卡车股东们之间分配。这也说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将更专注于小型私家车而非卡车的生产销售。

 


费迪南·宝时捷

 

费迪南·宝时捷187593日出生于奥匈帝国克里米亚地区(今属捷克),算是比希特勒年长22岁的奥地利同乡。18岁时天性好学的宝时捷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一家电动机厂半工半读 那时他经常偷偷混进维也纳大学免费旁听工程系课程,就这样完成了没有文凭的正统学业。五年后宝时捷先在马车制造厂找到第一份工作,同时开始自主研究汽车设计。1899年他成功率先发明了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英文Hybrid)。其原理是不用发动机燃油产生能量直接带动汽车轮轴,而是先用内燃机给蓄电池充电然后再靠电力驱动汽车。这样发动机的尺寸就得以缩小同时汽车机动能力大幅提升。1900年巴黎汽车博览会上宝时捷自制的样车充电后以14公里时速跑了50公里远。1905年宝时捷获得为奥地利杰出工程师设立的“保定”(Poetting)大奖。1906年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被奥地利戴姆勒公司招募为正式设计师。当时奥地利戴姆勒工厂除了民用汽车和赛车还设计制造飞机发动机和军用车辆。宝时捷在此如鱼得水,不断学习并产生新的创意。1917年维也纳科技大学发给宝时捷荣誉博士证书。1922年宝时捷设计的戴姆勒运动跑车在53次比赛中获胜43次。1926年戴姆勒与奔驰合并成为新公司。力主开发小型汽车的宝时捷与坚持高级豪华轿车路线的奔驰董事会意见相左。后来又赶上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于是这位汽车设计大师竟然失业了。

 

1931年费迪南·宝时捷与同样有设计爱好的儿子费里(Ferry)合伙开了一家汽车设计顾问公司。1932年宝时捷父子俩率先使用后置气冷发动机设计,进一步缩小了汽车尺寸并降低了成本。1934年四处碰壁的小型汽车“千里马”设计终于遇到了“劳工阵线”这个“伯乐”。1935年希特勒会见费迪南·宝时捷时后者已经基本完成设计图纸并当场展示了新车木制模型。1936年费迪南的设计被认可后“劳工阵线”开始在沃尔夫斯堡(又译狼堡)建设新厂房:大众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它的名称德文原写作Volks Wagens 前一个词翻译成中文为“人民”;后一个词即是“汽车”之意。Fish真的很感谢中文翻译没有把它直译为“人民汽车”,不然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搞不好都得改名。“劳工阵线”发明的KdF汽车是当时的官方名称,费迪南和厂方则将新车称为“大众1型”(Type1)。采用25匹马力四缸气冷发动机的“大众1型”车速从零到100公里仅需60秒,空车重量只有650公斤!19361012日首批3辆样车问世。1938年第一批量产车下线并参加了该年度柏林汽车博览会。大出风头之后KdF汽车开始交付用户。希特勒部分兑现了他的竞选诺言。到此一切水到渠成,皆大欢喜。

 


1936年希特勒在样车出厂仪式上

 


1938年第一批量产“大众1型”

列队驶过柏林地标博兰登堡门

 


费迪南(左侧)向希特勒展示样车模型

(摄于1938年柏林汽车博览会)

 

Fish在此走题一下:就在上面那张费迪南向希特勒展示汽车模型的照片里面,Fish对站在希特勒身后的那位皮肤黝黑的纳粹官员产生了莫大兴趣。这位我戏称为“黑叔”的人物在一群金发碧眼白皮肤的雅利安高官当中可谓鹤立鸡群十分抢眼。难道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转战非洲殖民地的战斗英雄?还是希特勒从热带地区找来的超级保镖?为什么在其他的纳粹宣传照里看不到此人的身影?经过一番努力调查后Fish终于搞清了“黑叔”的真面目。此人名叫汉斯·冯·奥斯滕(Hans Von Osten),18871025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德斯登(Dresden)。他根本不是军人,而是19347月上任的纳粹体育部长。大概是常年从事户外运动的缘故,此人的皮肤真是黑得出众。在本书第一篇里曾经提到过19368月举行的柏林奥运会。奥斯滕虽然是全体德国运动员的领导,为何却没有像希特勒那样频频在现场露面?原来这位“黑叔”虽身为体育部长却偏偏不是德国奥委会成员!他的成就在于奥运会前后对德国运动员的组织训练,而不能和其他奥委会成员一道旁观比赛参加颁奖。作为证据下面晒一张19371025日奥斯滕过50岁生日时与希特勒的合影。由于1936年奥运会结束三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体育运动让位给军事行动。奥斯滕的政治地位重要性降低,逐渐失去了世人关注。1943325日奥斯滕因患肺结核病逝于柏林。Fish觉得“黑叔”是幸运的,他至死都认为德意志是世界体育强国而不知道他死后才两年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就垮台了。

 


奥斯滕与希特勒合影

 

同样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91日爆发,实际上只有630部“大众1型”民用汽车按原计划交货。而改为生产军用型号后大众汽车产量达到惊人的5万辆之谱。不知道当时罗伯特·莱伊的“劳工阵线”如何向广大德国人民交待并解决无法继续供货的问题?是干脆退钱道歉还是用其它汽车(比如被俘获的波兰和法国产品)充数了事?被纳入军工体系后大众汽车公司面临严峻考验。当时纳粹德国已经拥有奔驰、宝马(BMW,旧译短剑)、克虏伯(拖拉机)、欧宝、沃德纳(流浪者)、霍尔希(Horch)、斯托沃(Stoewer)等等有经验的军车制造厂商。有人认为费迪南·宝时捷设计的小型汽车根本上不了战场,他的新厂很快就会倒闭或被他人兼并。鉴于篇幅限制这里只举其中两家大众的主要竞争对手当例子。曾经将费迪南·宝时捷扫地出门的戴姆勒/奔驰是当时德国军工产业的领头羊。虽然下面那辆奔驰G4W131型六轮越野车怎么看都像是加长版的豪华轿车,但它依然获得军方好评。戴姆勒的强项是发动机设计,奔驰则是整体布局和经久耐用。两强联手珠联璧合,于是产生了著名的奔驰L3000型军用卡车。从美国娱乐大片《夺宝奇兵》到南斯拉夫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战后反法西斯电影里经常会出现这种带有巨大奔驰标记的卡车,载着一伙德国鬼子或者满舱武器弹药四处横行。

 


奔驰G4W131型六轮越野车



奔驰L3000型军用卡车

 

1941年和1942年之间那个寒冷的冬季提前降临,入侵苏联的德军奔驰卡车水箱被冻结纷纷瘫痪。而使用气冷发动机的大众汽车则毫无困难地照常发动,冒着热气(车内有供暖系统)从奔驰车身边绝尘开过,总算为其设计者费迪南出了一口恶气。Fish最不擅长记忆名词缩写,中文翻译为“宝马”的BMW这个牌子我是靠国产喜剧片《疯狂的石头》里有人用汉语拼音将其戏称为“别摸我”而记住的。(笑)二战爆发前BMW公司生产的约600326327型跑车大部分都被德军征用。下方照片中红色的那辆就是较新的BMW327型。而图中背景上的那架福克/沃尔夫FW190型战斗机使用的则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BMW8011700匹马力气冷14缸发动机。也就是说当时BMW只是兼职卖汽车,飞机发动机才是人家的主要产品与收入来源。回想1942年春季来临之际,多数入侵苏联的德军吃惊地发现经过那场严冬自己还活着,急忙整顿武器装备打算乘机反扑。谁想到冰雪消融之后俄罗斯的泥土公路又变成了沼泽泥潭,包括BMW跑车在内的汽车再次动弹不得。这时大众汽车轻巧的重量又成为巨大优势。只需几个壮汉下来用力一推,大众车立刻摆脱困境继续上路。不过BMW也有它自己的看家法宝。更下面那张照片里的三轮摩托车大家肯定都在老电影里见过。它就是二战德军机动部队特别是侦查兵与传令兵的宠儿:BMW R75型三轮摩托。

 


BMW327型跑车

 


BMW R75型三轮摩托

 

让我们想象有位童心未泯的德军传令兵提议和开大众汽车的伙计们比赛一把。刚开始BMW摩托车真如宝马一般在泥沼中照常行进并把对手远远甩开。传令兵正在得意,迎面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他无奈只好停下。那边大众汽车慢悠悠地赶上来,“扑通”一下直接冲进了河里!原来费迪南早就考虑过向军车发展的问题,在设计新车时特别采用了全封闭底盘。大众汽车完全可以泅水渡过较浅的河流!传令兵那个气啊,最后硬着头皮发动引擎跟着冲进河里。结果三轮摩托车毫无悬念地熄火停摆了。Fish找上BMW并不是因为它和费迪南或大众汽车有什么渊源,而是因为查找资料时发现BMW官方网页上设有专门部分反思二战期间该公司依靠纳粹组织使用奴工大赚昧心钱的往事。当Fish看到二战期间BMW公司最大股东君特尔·匡特(Güenther Quandt)的照片,忍不住又写出这一段风流韵事来。1919年夏末,一趟短程列车从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向更东面的德国首都柏林开去。有个商人打扮、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登车坐稳后开始隔窗欣赏沿途风景。同行其他旅客都没认出这位将来全德国最富有的绅士。

 


君特尔·匡特与玛格塔·里切尔

 

君特尔·匡特 Güenther Quandt1881728日出生于德国东北部城市普利茨瓦克特(Pritzwalk)一个历史悠久的纺织品商家庭。和小心谨慎墨守陈规的历代先祖不同,君特尔是位大胆的开拓者。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匡特纺织都是德军制服的主要生产者。这使君特尔成为大富翁的同时还和德国军界建立了关系,为日后他的事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在美好生活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1918年君特尔的妻子安东妮娅染上著名的“西班牙流感”去世,身后留下两个儿子:阿尔缪特与赫伯特。Fish在此大胆假设:当时君特尔在饱览风景之余对他的亡妻和两个儿子各想念了十分钟,然后才将注意力放到坐在自己对面的那位女孩子身上。一开始君特尔的兴趣完全是出于职业习惯:他发现和自己对坐的女孩穿着一套材料上乘、裁剪合身的好衣服。君特尔忍不住询问姑娘这衣服是在哪里买到的?结果女孩两眼含泪滔滔不绝地向这位路人叙述起自己的不幸身世。当时年方17岁的玛格塔·里切尔(Magda Ritshcel)是一位德国工程师与其女管家未婚先孕的私生女。1902年她的父母在社会压力下结婚;1904年又匆匆离婚。玛格塔5岁时母亲按照离婚协议将女儿带到科隆交给父亲奥斯卡抚养。谁知道这位狠心的父亲带着玛格塔出门旅行并将她直接送进了邻国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家修女院!

 

数年之后玛格塔的母亲再婚嫁给了一位姓弗里特兰德的犹太成衣商。那位善良的犹太人决定和妻子搬迁至布鲁塞尔与玛格塔一家团聚。“还俗”后玛格塔继续在当地教会学校读书。在比利时的这段日子是玛格塔最幸福的时光之一:她自愿改用继父的姓氏并自视为犹太人。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突然入侵比利时。理查德·弗里特兰德一家为了躲避当地人的报复以难民身份逃回德国。因为战后弗里特兰德变穷,势利的妻子又与他离婚后带着女儿去柏林郊外定居。此时恢复旧姓不久的玛格塔正搭火车返回柏林继续高中学业。她身上的漂亮衣服只能是成衣商留下的临别礼物。听过女孩的不幸遭遇,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商不由动起怜香惜玉之情。他俩越谈越投机,临别时互相交换了通讯地址。按理说以君特尔的财富地位,完全可以花钱把这位女高中生当情妇包养起来。但是这位怪人非要将小姑娘明媒正娶过来当老婆不可!虽然君特尔确实是独身,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需要照顾,但匡特家族的亲戚们大都反对君特尔娶比自己年龄小一倍的“犹太女孩”为妻。身为匡特家族的统帅,君特尔不顾反对一意孤行,演出了一场现代版灰姑娘。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说玛格塔不小心扭伤了脚,竟然赶到学校宿舍亲自去为心上人搓脚按摩!好心大叔的关怀感动了玛格塔,两人终于在1921年步入婚姻殿堂。当然玛格塔方面也并非没有牺牲:匡特家族全体都是新教徒,为了和君特尔结婚玛格塔放弃了她从小的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婚后次年的111日,两人的儿子哈拉德(Harald)降临人世。

 

面对本书第三篇提及的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再为人父的君特尔奋力拼搏。匡特家族在其它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下逆流而上,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堪称股市奇才的君特尔将一战期间赚到的大量“金马克”积蓄在手中,等到超级通货膨胀期间趁黄金升值一口气买下了2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受篇幅限制这里Fish只列举其中几个响当当的名字:BMW公司(30%股份)、戴姆勒/奔驰(10%股份)、Wintershall原油公司、DWM武器弹药公司、Busch-Jaeger 电器公司(生产插座和开关的百年老厂)、AFA电池厂…… BMW公司原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三年成立的飞机制造厂。创始人为四冲程引擎之父奥图的儿子古斯塔夫。身为巴伐利亚州最大的飞机生产者BMW创造过一个月生产100架军用飞机的记录。其蓝白两色“维京盾牌”式标志就源于巴伐利亚州的徽记“蓝天白云”。一战结束后获胜的协约国强制德方将BMW分解压缩,把它变成只能生产摩托车的小企业。1928年君特尔成为BMW最大股东后开始注入资金使BMW得以收购艾森纳赫汽车公司,一跃变成仅次于戴姆勒/奔驰的德国第二大豪华汽车厂商。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君特尔靠特殊关系(详见下文)得到政府订单,BMW开始重操旧业设计生产1500匹马力(后升级为1700匹)的军用“星型气冷发动机”。二战期间仅专门装备该发动机的福克/沃尔夫FW190型飞机就生产了2万架,加上备用发动机和零配件,BMW变成了匡特财团的摇钱树!

 

正是因为君特尔忙于建立庞大的匡特商业帝国越来越不顾家。虽然表面上君特尔与玛格塔老夫少妻其乐融融,1929年初一场离奇车祸还是终结了现代版灰姑娘传说。(一说这场车祸发生于该年两人离婚之后。离婚是由无法忍受独守空闺当奶妈的玛格塔自己提出的。Fish注)当时在州际公路上有一辆跑车因超速倾覆(真的出轨了!),车上男女二人都身负重伤。那位女子当然是小君特尔20岁的妻子玛格塔·匡特;可那名男子却不是匡特家的司机,而是一位来历不明的陌生人!君特尔为此特地雇佣私人侦探展开调查。最后发现此人竟是当时现任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192934日当选)的亲侄子!原来功成名就后1927年有一次君特尔带着娇妻乘坐自己的私家车周游美国度假。这一去就玩了整整半年!途中这对德国夫妻和很多美国名人搞派对联欢,其中就包括经济学家出身的赫伯特·胡佛(Fish多一句嘴:此人还是唯一会说中文的美国总统,胡佛这个中文名字就是他给自己起的!)。谁知道胡佛家那位年轻人对玛格塔一见钟情,竟然远渡重洋一路追到德国来了!因为这件丑闻涉及政治外交,君特尔表面上不动声色,等到玛格塔养好伤后便递上离婚协议。尽管玛格塔对婚变负有主要责任,君特尔还是大方地赠给前妻一笔巨额生活费。

 


玛格塔再婚,右为10岁幼子哈拉德

他背后的便装男子是阿道夫·希特勒

 

姿容艳丽又无需工作的玛格塔和朋友频频出席各种政治集会。她开始崇拜阿道夫·希特勒和约瑟夫·戈培尔那样的著名演说家。玛格塔于193091日加入纳粹党。她先是担任宣传部长戈培尔副手的助理,很快就成为戈培尔的私人秘书。19311219日玛格塔再婚,新任丈夫便是约瑟夫·戈培尔。证婚人则是阿道夫·希特勒。最有趣的是结婚地点为其前夫君特尔·匡特名下的地产梅克伦堡农场。有传闻称玛格塔最初想嫁给希特勒。但当时这位纳粹党魁还是独身主义者,便将这位狂热崇拜者让给了得力部下戈培尔。 在戈培尔要求下君特尔将幼子哈拉德的抚养权让给玛格塔。当时10岁的哈拉德到1940年成年为止都和戈培尔夫妇住在一起,成了维系三人特殊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有了纳粹部长夫妇支持,婚姻失败反而使君特尔的商业帝国蒸蒸日上。除了BMW拿到军用飞机发动机订单,整个二战期间匡特家族最赚钱的事业其实是AFA电池厂。请各位不要小看君特尔的眼力误以为AFA是生产干电池的小公司,那可是当时德国唯一的军用蓄电池生产厂家!二战期间德国的坦克战车、飞机潜艇乃至后来名噪一时的V1V2火箭都配备着AFA蓄电池。更惊人的是该公司利用和纳粹党的关系在基层生产部门大量使用免费劳动力:从各地集中营调来的奴工!成本下降产量日增,到战争结束时匡特家族的财富早已变成天文数字。

 

二战结束后AFA电池厂把牌子改为Varta继续经营。因为证人死亡、文件记录被毁君特尔逃脱了战犯罪名起诉。他于19541230日在埃及度假期间病逝。君特尔的长子阿尔缪特于18岁时早逝;幼子哈拉德二战期间成为德军飞行员,参加过克里特岛战役与入侵苏联的东线战役。后来他在北非战场被盟军击落受伤被俘,幸运地在二战后存活并成为负责BMW运动跑车生产线的实业家。1965BMW停止生产跑车。哈拉德又迷上了私人飞机,于19679月在意大利死于飞机失事。现在匡特家族由君特尔的孙辈、次子赫伯特1962年生的孪生儿女StefanSusanne统率,是德国绿党的主要支持者。据估计两人身价分别至少各有200亿欧元!Fish之所以在上面耗费大量笔墨写出匡特家族与BMW的崛起过程,是想提醒读者就算大众汽车背后有希特勒和“劳工阵线”撑腰,如果费迪南·宝时捷这个总设计师不称职无法让厂家顺利完成向军用车辆的转型过渡,那么大众汽车只会被其它公司兼并,成为君特尔·匡特之流的囊中之物。我们的主角费迪南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首先宝时捷父子早在设计“大众1型”的时候就前瞻性地采用全封闭底盘设计并强调越野性能。除了开战前交付民用的那630辆,后来生产的上千辆大众汽车改用功率气缸和防爆越野轮胎直接开上战场。当时“大众1型”根据德军要求使用统一编号改称为VW87型指挥车,据说在北非战场的半沙漠环境中跑得像田鼠那样欢快!根据需要该车还衍生出救护车、救火车等变种车型。下面加晒一张VW83型战地救护车的照片。

 


VW87型指挥车(北非战场)

 


VW83型战地救护车

 

当然“大众1型”毕竟是民用设计有它自身的缺点:发动机后置在爬坡时容易向后翻车;前方是工具箱出车祸时没有发动机缓冲驾驶员和副驾驶席乘客很容易受伤。宝时捷父子俩很快就在相同底盘基础上推出了VW82型吉普车。该车特地将备用轮胎放在车前盖上增强配重和缓冲。对他们而言这就像“给同一部车换层皮”那样简单。德军非常喜欢这款性能超群的吉普车,因为该车能像水桶一样在水里浮起而将它称为“桶车”。不要说德国人,很多美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为被俘的桶车画上白五角星和USA标志就直接开着上路!大众桶车吉普在整个二战时期间占大众汽车5万总产量的一大半。战后还推出了民用版出口英美各国。Fish有点好奇:请问有人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桶车吉普么?就算无法开动,但凡反法西斯电影里都会摆一辆桶车作为背景装饰以示正宗啊!如果VW82型吉普车的绰号是“水桶”,那么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栖吉普VW166型就该是“浴缸”了。该车特色如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泅水浮渡能力取消了车身两侧车门,乘员需要起立抬腿上下车。为更有效地在水中推进,除了配有船桨还在车尾设有一个可以转动收起的外置螺旋桨(和摩托艇马达设计原理相同)。令人叫绝的是该车后座边上摆着一个两端有圆环的铁杆,由后座乘客负责使用它拉起或放下螺旋桨!Fish曾有幸看到过费迪南·宝时捷亲自呆在VW166原型后座参加涉水试车的历史照片。记得当时的费迪南是半站立姿势,看来这位事必躬亲的大众汽车总设计师是在亲自动手收放外置螺旋桨。

 


VW82型“桶车”吉普

 


VW166型水陆两栖吉普

 


VW166型尾部特写

 

二战结束之前的19441月,盟军方面在加拿大魁北克开会。对胜利后怎样占领和处理德国领土预先制定了所谓《摩根索计划》。该计划将德国一分为三:北部归苏联;南部归美英;西部鲁尔区那部分则由国际共管。该计划最骇人的部分是为了预防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摩根索提议将德国所有工业基础全部摧毁,将其彻底改造成一个农耕国家。很多人都以为做得如此之绝的计划应该是由和德国有深仇大恨的苏联提出来的,其实它是由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一手创制的。摩根索甚至想当国际共管那部分德国的总督!经济学家、美国前总统胡佛曾经为此做过调研,结论认为真要那样干的话全德国在转型过程中将会有2500万人饿死!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该计划是为了向斯大林表态:美方赞成严惩德国的战争罪行。已经开始从德国工厂拆设备往回运的苏联对此不置可否;在遭到美国国务卿赫尔以及英法等国反对后苏联占领区以外的德国民用工业终于得以保留。19449月《摩根索计划》被更温和的《马歇尔计划》所取代。1945年二战结束后为了不让大众汽车厂倒闭,仅英国军方就一次下达了两万辆的订单!1947年大众汽车民用型号战后恢复生产了8900多辆,主要出口到荷兰。1949年费迪南之子小宝时捷(Ferry)在斯图加特开设新厂自立门户,最早生产的汽车被称为“宝时捷356型”。这也是宝时捷首次成为厂名与汽车品牌。此后17年间“宝时捷356型”跑车共生产了78千辆。从照片上可以明显看出后来“大众甲壳虫”的影子。

 


宝时捷356

 

现在网上有人写文章时在大标题上说大众公司的标识是纳粹标志,但其文章内容里又偏偏只字不提,对此Fish认为有必要辟谣一下。大众汽车的标志其实就是德语里面“人民”和“汽车”两个单词的起首字母VW混合排列而成再加一个外圈,跟纳粹标志毫无瓜葛。话说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退役后曾于1960年和1961年两次以私人身份访华。某次在他接受周恩来总理宴请时出现过一个小插曲。当时有人发现桌面一盘炒笋片上被厨师卖弄刀工刻上了“卍 ”字。因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纳粹党的“卐”字标记而使得客人们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现场的中方翻译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用英语解释:“笋片上这个字中文发音为‘万’,是与纳粹标志朝向相反的佛教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吉祥如意……”但英国贵宾依旧满脸狐疑,宴会陷入一阵难堪的沉默当中。这时周恩来总理起身举筷挟起一片竹笋。他说道:“就算真是纳粹标记也没有关系。中英两国是经历过二战的盟友。请跟我将它们吃掉:大家一起消灭法西斯嘛!”幽默的话语引来一阵欢笑,一场误会烟消云散。1945年至1949年(一说1950年)期间,大众汽车公司正好是由英国代管经营。难道对纳粹标志异常敏感、连吃笋片都能惹事的英国人会对下图当中大众工厂墙上那个巨型纳粹标志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足以反证大众标识确与纳粹无关。不过在1949年大众汽车公司的确更改过标志:将VW叠加字母外环绕的齿轮直接换成了圆圈。毕竟齿轮圈会让人联想到本文开头的那个“劳工阵线”标志。这估计就是所谓“大众使用纳粹标志”传说的起源了。

 


1949年的大众工厂,现代化

外墙上巨大的标识清晰可见

 

有人会问:“既然这段时间大众汽车厂归英国人管理,那么原来的厂长还有总设计师费迪南又去干什么了呢?”19455月二战结束后,大众汽车名誉厂长、“劳工阵线”领袖罗伯特·莱伊躲在巴伐利亚州施莱欣格地区一个鞋匠铺里时被美军发现抓获。1024日莱伊接到对其发动战争和虐待战俘使用奴工等多项罪名的起诉书。三天后在被押解去纽伦堡受审途中,莱伊用毛巾撕成绳索挂住旅馆厕所天花板的水管上吊自尽。同年1215日,费迪南·宝时捷与儿子费里、其女婿皮耶同时被法国军方逮捕并以战争罪行起诉。据说当时法国人想把大众汽车厂的设备搬回国去继续生产,却被英国抢了先。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把以上三位汽车设计大师押回法国工作权当战争赔偿。该计划因遭到法国汽车业主们的联合抵制而搁浅。最后费里获释,皮耶被判入狱20个月。费迪南本人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大众吉普虽是军用本身并不配备武器,费迪南被判入狱难道是桩冤案?说起来倒也不冤枉他:费迪南·宝时捷不仅是纳粹党员,还和奥地利同乡希特勒有私交据传是好朋友。只能说费迪南入狱是被盛名所累了。战争期间他除了两款大众吉普车,还抽时间参与了著名的德军“虎”式坦克悬挂系统设计。后来由他负责总体设计、在“虎”式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自行反坦克炮竟然就被直接命名为“费迪南”自行火炮。

 


“费迪南”自行火炮(初期型)

请注意车上没有安装近战机枪

 

当时有传说称希特勒亲自设计了“虎”式坦克的发动机。可惜那位只有中学四年级水平的德国元首根本没学过机械工程设计。Fish认为有人这样说是为了掩饰“虎”式发动机耗油远超设计要求的事实。依此类推,以“费迪南”命名自行火炮又怎么啦?如果我是费迪南,一定会在法庭上大呼冤枉:“此费迪南不是指身为设计师的本人。那是为了纪念引发上次大战,以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费迪南王储而命名的啊!”实际上希特勒本人特地于194412月下令将“费迪南”自行火炮改名为“象”(德文Elefant)式坦克歼击车。这既可以解释为他迷信地认为费迪南这个死人名字不吉利;也可以解释为元首预见到德国即将战败,打算为设计师朋友留条后路。官方对这次改名的解释其实是这样的:“费迪南”自行火炮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坦克会战”期间。当时这款高大威猛的战车当真突破过苏军防线。但红军战士很快发现了诀窍:尽量逼近把手榴弹直接塞进战车履带就可以炸瘫它!原来因为匆忙上阵,那时这些满身油漆味的新战车竟然没有安装近战机枪!事后德军坦克兵抱怨步兵没有及时跟上支援;步兵则埋怨:“我们两条腿哪里跑得过车轮?要支援也得战车先争取时间啊。话说你们这是什么烂设计?连自卫机枪都不装就上战场?当真以为自己刀枪不入啊?!”所以说这次改名纯粹是战场迷信:为了给初战不利的武器装备正名去晦气。以设计大师费迪南的精明强干,总不会连机枪都忘记画入设计图纸吧?

 

Fish在此多句嘴:幸好宝时捷父子还有女婿战后是被法国人抓获的。后者只知道他们设计了“费迪南”自行火炮。如果换成英国人,再了解到费迪南早在1899年就发明的汽车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与德国潜艇柴电混合动力系统(把通气管当潜望镜伸出水面发动柴油机给蓄电池充电,保持水下航行状态)之间的直接传承关系……在二战期间被邓尼兹“狼群”潜艇战术害惨了的英国人搞不好真会当场把宝时捷一家老少拉出去枪毙掉!总而言之费迪南·宝时捷还是被关了5年大牢。但设计师的天性促使他即使失去自由还要继续工作下去。关在监狱里的费迪南并不老实。他满脑子都在想电路图和油泵的更新换代。因为不停地画图并托人查找资料差点被狱方当成疯子。费迪南甚至曾把大众工厂的各位部门主管召集到监狱里开会!与之类似,19411月,为了快马加鞭完成任务,苏联著名的T34坦克设计师米哈依尔·伊里奇·科什金亲自乘坐1号样车参与测试,在严寒条件下得了肺炎。然后他不顾病情恶化于35日至12日搭乘样车一路颠簸从哈尔科夫的工厂直接开到莫斯科,全程达750公里。331T34坦克被批准量产后科什金最终在4月不支病倒,在切除了一个肺之后于当年926日病逝,年仅41岁。不论其搞的是武器项目与否,上述两位设计师的敬业献身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米哈依尔·伊里奇·科什金

 

战后德国工业一片凄凉:斯托沃(Stoewer)工厂设备被苏联占领军洗劫一空。这家1939年成立的新汽车公司从此消失。在1952年获得资金恢复生产汽车之前,因二战时期工厂被盟军炸毁一度被匡特家族遗忘的BMW公司甚至要靠打捞沉船金属溶解后制作厨具贩卖维持生计!与之相对,在费迪南的不懈努力下,进军美国市场之前大众汽车已经出口到29个国家。现在通用的“甲壳虫”(Beetle)这一绰号是19498月该车产量突破10万后正式出口美国才开始使用的英文名称。此前该车仍按照1930年代最初设计时的叫法称为“大众1型”(Type1),要细分的话按照气缸排量再加上120013001500等后缀。195011月费迪南出狱后返回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城”(又名福斯工厂)工作:以顾问身份解决技术难题。1951130日,费迪南·宝时捷因为突发中风在他奋斗终生的地方倒下永远长眠。至2003年大众汽车位于墨西哥的最后一条生产线关闭,大众甲壳虫的总产量早已突破千万(根据1967年统计),最后达到21529千辆之谱(根据2003年统计),是到目前为止在同一设计图纸基础上生产最多的车型。戴姆勒/奔驰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都无法达到的业绩最后却被一位纳粹囚徒努力实现了。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后人反思。现在汽车收藏者一般将二战之前的产品称为第一代“甲壳虫”;1947年战后开始恢复生产者为第二代;1998年以后厂家改用“大众高尔夫”轿车底盘制造的“新甲壳虫”为第三代。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望吾辈勉之!大众之路,任重道远!

 


华盛顿特区犯罪博物馆展出

的一辆第二代白色甲壳虫

1975年著名连环杀手泰迪·邦德

曾经驾驶它在美国各地流窜作案

 

3.1番外篇完,敬请关下一篇  反犹太遗产  回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