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di 29 juillet 2023

《纳粹密辛》之4 反犹太遗产(上集)

 

 

 

标签:  Fish原创                        分类:  史海钩沉 爱好收藏 

 

 

 

 

本书写到这里时(20236月)Fish收到微软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警告在下的网上云存储(Onedrive)已经逼近容量上限。二十多年来为绘画而搜集准备的海量图片让本人感到自豪。趁节假日有选择性地筛选删节图片资料,大量珍贵的资料收藏(包括本篇部分内容)也如考古发现一般浮出水面!转眼间就写到了Fish最不希望提的第四部分,该篇主要叙述纳粹党最大的政治污点:对全欧洲以犹太人为首“劣等民族”的残酷迫害。Fish再次强调,我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为纳粹喊冤翻案,而是指出一些历史上受文化差距、人云亦云影响而对纳粹统治产生的误解。个人观点是作为一个集体,纳粹政权在二战期间和之前确实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如果要把这一罪责平均分摊给每一位德国人或者直接让某几个纳粹领导人承担,那都是对后人不负责任的习惯性错误。首先希特勒由民选总理到元首独裁者的蜕变可以说是日后纳粹迫害反对党派以及广大非雅利安民族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前者正是后者的政治准备与基础。而这一重要转变的起点便是当时震惊全德的国会纵火案。话说就在1933年德国国会选举前夕的227日夜里914分,柏林消防队接到警报称国会大厦起火。数辆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消防队员发现当时有好几个地方起火,国会大厦只是其中一处火场。大家只好兵分数路散开救火去了。很快国会大厦主厅发生爆炸,火焰冲上了木结构敷瓦的建筑圆顶部分。

 


事发前的国会大厦全景

 


火灾第二天行人围观

仍在燃烧的国会大厦

 

简而言之,消防队忙了一整夜把其它地方的火都扑灭了,但因为国会大厦内部使用大量木材装修,那里的火势完全失控。国会大火延续至第二天,直等到木结构圆顶烧塌火场被瓦砾掩盖才因缺氧自然熄灭。表面上大楼的石砌外墙依然耸立,但外部圆顶、内部门窗地板和豪华装饰早已荡然无存。顺便提一下,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流行平直线条的板块式建筑,所以被焚毁的国会大厦圆顶部分并没有重建。1950年代战后百废待兴,加上涉及纳粹这个政治禁区,结果整个冷战时期柏林国会大厦都一直保持着平顶方块的外观。现在如果有读者去柏林旅游会发现这座历史性建筑上面又有圆顶了。那是1997年开始德国对首都进行整体改造时于1998年添加的新圆顶。出于防火考虑将整个圆顶改为耐高温钢化玻璃结构,也就是变成透明的采光天窗了。于130日(据德文资料)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总理的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很快宣布这次事件乃人为纵火,是德国共产党发动起义的信号。希特勒以总理之威下令全国戒严,成立“人民法庭”专门调查审理本案。那么这起纵火案又是怎么和德国共产党扯上关系的呢?原来当时柏林警察(一说是纳粹高官赫尔曼·戈林本人)在火场附近抓住了一个纵火嫌疑犯。此人名叫马尼努斯·范·德·卢伯,荷兰人,时年24岁。这位失业建筑工人刚从荷兰到达柏林不久,连固定住址都没有。更巧的是这个流浪汉正好是位荷兰共产党员!

 


马尼努斯·范·德·卢伯

 

先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共产党(简称KPD)的历史。19181123日柏林发生兵变,反对镇压起义的社民党内左翼人士退出与左派准军事组织“斯巴达克同盟”结合成立德国共产党。这个党派以柏林为根据地。每次全国选举德国共产党的得票率仅在6%10%之间,远远低于执政保守党派的40%左右但仍在议会中保有习惯席位。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共产党只是少数派,却因为在共和国首都活动而被政府特别关注。受1918年“十一月革命”影响,19191月德国共产党以“斯巴达克同盟”为主力发动起义,一度控制了柏林大部分市区。由退伍兵和雇佣军混编而成的准军事组织“自由军团”很快发起反扑。15日巷战中“自由军团”士兵抓获共产党领袖卡尔·李普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女性,波兰裔德国人)并将两人关押于伊登旅馆,私刑拷打后予以杀害。失去领袖的德国共产党在柏林第一次革命失败后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革命。这次新起义号称席卷全国。实际上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者,这次革命也注定将以失败告终。当时巴伐利亚州也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1919413日当地共产党人占领州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王室维特尔斯巴特家族出逃。由当天选出的、以欧根·勒菲内为首的12人委员会为首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当地国防军与“自由军团”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联手出击镇压。53日慕尼黑被政府军攻克。65日欧根被捕杀,“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灭亡。

 


纳粹宣传海报:希特勒是

对抗共产党革命的英雄

 


冲锋队员在选举之后上街游行

他们特地让伤员走在队伍前列

以炫耀和共产党人搏斗的战功

 

19198月巴伐利亚废除王室统治以自由州(自治区)的身份加入“魏玛共和国”,共产党起义造成当地政治党派中的右翼势力迅速抬头,间接为纳粹党的兴起提供了方便。正因为有上述两次造反前科,德国共产党在纳粹宣传机构的攻击下变成了纵火案的幕后黑手。纳粹党徒四处传说:“德国正处于共产革命爆发之前的危急时刻!”193331日希特勒代表政府宣布德国共产党为非法组织。全德各地的共产党领袖纷纷被捕。纳粹冲锋队冲上街头,阻止共产党员参加选举。33日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647个议席总数当中的230个(后来降至196个)、社民党121席、天主教中央党73席。有趣的是“非法组织”共产党仍获得了81个议会席位!193335日国会大选结束、纳粹党上台执政后便立刻开始调查审理国会纵火案。纵火案主犯马尼努斯被判有罪。于1934110日在慕尼黑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处决。大批德国共产党员未经审判就被关进了集中营。为了在荷兰共产党员与德国共产党之间建立联系,纳粹党宣称第三共产国际参与策划了这次“流产革命”。共产国际驻柏林的三位保加利亚籍党员代表季米特洛夫、塔涅夫和波波夫被押到慕尼黑接受审问。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自己充当辩护人,把原告方反问得理屈词穷(当时德国警方连他是外国人都不知道)。最后“人民法庭”判这三位保加利亚人无罪,但他们仍被德国驱逐出境。此例一开,在整个纳粹统治时期都由临时组成的“人民法庭”来审理政治案件。正规院校法学毕业的律师法官如果不加入纳粹党就注定会失业。

 

马尼努斯在法庭上承认身为共产党人他不喜欢纳粹。以上言论被记录为犯罪动机。现代历史学家认为这位人生地不熟的荷兰人确实放火烧了柏林国会大厦,但他很可能是被纳粹党欺骗利用了。当时周围其它几处火场则是纳粹党冲锋队为了拖延阻止救火而放的。毕竟单独一人很难这样四处纵火。国会纵火案导致的结果有二:其一是228日兴登堡颁布“戒严法令”废止了“魏玛宪章”的很多法律条款。请注意Fish给“戒严法令”加了引号。这道法令原名为《保护人民与国家总统法令》,很多中文网站将其简称为《国会纵火法令》,Fish觉得它既然和希特勒宣布戒严有关,就干脆简化为“戒严法令”好了。以前一直对希特勒颇有微词的兴登堡元帅真的老了:他居然相信了纳粹党编造的谣言。纵火案审理完毕后老总统特地向希特勒发了一封公开信。其内容是感谢他领导纳粹党在危急关头成功阻止了共产党的政变阴谋。“戒严法令”的内容很短,特全文收录如下:“为了抵御共产党危害国家的暴力行为,参考德国宪法第48条(紧急状态法令)第2段颁布以下命令:德国宪法第114115117118123124153条在另行通知前停止使用。故(政府)对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包括出版自由、集会自由、邮政、电报和电话隐私权的限制得到允许。若无另外声明,出示传票搜查住宅、没收财产及对财产使用加以限制亦不受法律约束。”也就是说戒严期间全体德国公民都丧失了基本人权!

 

国会纵火案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后果是1933323日国会通过的《授权法案》。该法案的德文原名也是长得绕口:《解除人民与国家苦难法案》。此处Fish按惯例使用其英文缩写(Enabling Law)翻译为《授权法案》。表面上这只是一个宪法修正案,实际上该法案宣布了“魏玛共和国”完结并由“德意志第三帝国”取而代之。其简要内容为:“国会制定以下宪法修正案,经参议会同意后公布:第一,帝国法律除原宪法规定手续外可由帝国政府自行制定。这条包括原宪法第85条(编列预算)和第87条(举借国债)的法律内容。第二, 帝国政府制定法律只要不影响帝国议会与参议会制度均可不受宪法之限制。总统的权限不变。第三, 帝国政府法律由总理制定并且以《帝国法律公报》(Reichsgesetzblatt)形式公布。除另有规定外于公布翌日起生效。原宪法第6877条之规定(国会立法权)不再适用。第四, 帝国与外国签署条约涉及法律事项无需帝国议会同意,由帝国政府自行采取必要的法规并实施。第五, 本法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至193741日(重新审议延期)或现在帝国政府被取代时自动失效。” Fish倒很想知道既然国会大厦被人纵火烧毁,那么这次议会是在哪里表决的?直到本文发表前夕才查出当时德国议会被临时召集到柏林克罗尔歌剧院开会。

 

 


德国第一勇士:社民

党主席奥托·威尔斯

 

面对这份势必将终结共和国的《授权法案》,让共和国议会通过它仍需要230票的超过半数同意表决。拥有196个议席的纳粹党还需要拉上一个至少有34票的同盟政党才能如愿以偿。为了减少总票数,纳粹党宣称:“81名共产党议员全部缺席,不应该算在法定人数之内!”实际上根据宪法缺席者虽然等同于投弃权票,但仍应该计算在647席总数之内。结果这一建议被大会否决了。接着居议席第二位(121个)的社民党主席奥托·威尔斯(Otto Wels)站起来怒斥这个所谓的宪法修正案是历史性的倒退、对民主的背叛和走向独裁统治的危险信号!社民党是共和国初期的前执政党而且一直以捍卫民主制度为信条,但如此大胆地直接反对和激烈批评仍大出纳粹党意料。被激怒的希特勒从总理宝座上起立,开始用低沉的嗓音对威尔斯咒骂并威胁将把社民党视为共产党的同谋加以取缔!尽管面对空前压力,121位社民党议员当中仍有79位(一说94位)对《授权法案》投了反对票(余者弃权)。接下来会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居议席第三位(73席)的天主教中央党内部发生了骚动,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争吵着的希特勒与威尔斯身上移开了(这句是Fish的合理想象)。曾经对冲锋队颁布禁令、以反纳粹著称的中央党领袖、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竟然投了赞成票!Fish可以想象当时布吕宁内心如何痛苦。他似乎看到暴徒手握尖刀向自己逼近,却发现那把刀其实是自己铸造的!

 


前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

 

19303月,44岁的经济学家布吕宁受兴登堡总统委托上台组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总理。他的主要任务是对付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当年7月,出于专注于经济危机的考量,布吕宁建议总统动用宪法48条这一秘密武器,以解散议会作为威胁底线,逼迫议员们通过了针对经济危机的一系列新法律。这种未经表决就生效的法律被称为“紧急法令”。1931年德国与奥地利结为关税同盟,引发法国对两国的经济制裁。布吕宁趁机宣布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德国被迫停止向法国支付战争赔款。德国的金融信誉跌至谷底。此例一开便不可收拾,虽然19324月布吕宁就因为“农耕计划”得罪容克地主阶级而辞职下野了,整个1932年期间德国议会经正常程序表决通过了5个法案;而德国政府以“紧急法令”形式不经议会表决一共通过了59项新法规!其实当年布吕宁就是借助总统颁布《授权法案》未经民选上台的。他自己就是共和国第一位独裁者!1933选举时中央党已经内部分裂从第二大党变为老三。当过独裁者的布吕宁很清楚眼前这个只有两页纸的新《授权法案》意味着什么:希特勒铁了心走向独裁之路,共和国已经完蛋了!社民党的反对毫无意义:纳粹党已经得到兴登堡总统的支持,随时可以动用“紧急法令”不经表决就强行通过《授权法案》。布吕宁违心投赞成票等于是在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不少其他中央党员跟随党领袖盲目地投下了赞成票。结果《授权法案》以444票赞成、94票反对、余票弃权超过半数(实际超过三分之二)得到通过!

 

不久之后纳粹党就与临时盟友中央党反目。布吕宁于19345月出逃美国。战后这位经济学家回国编写自传,该书最后部分一直写到自己1970330日去世之前两个星期。而起头则是从1954年他从美国回到德国开始写起的!这样刻意回避自己在纳粹执政期间的经历只能说是往事不堪回首了。被Fish视为德国第一勇士的社民党主席奥托·威尔斯散会后连家都不回,直接逃往被国联托管的萨尔盆地(自治区)。1935113日,萨尔盆地通过全民公决回归德国。威尔斯只好又逃到与之接壤的法国。1939916日,奥托·威尔斯在流亡期间病逝于法国巴黎。希特勒倒是说到做到:他在1933621日签署法令宣布社民党被禁,该命令于当年714日生效。在此期间大批社民党员移居别国避难。当时社民党已经是外强中干的“老人党”,60%的党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纳粹政府特意推迟执行禁令以显示自己“尊敬老人”。不过对年轻人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时年38岁的社民党员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是对《授权法案》投下反对票的最年轻议员。舒马赫于193376日被捕投入集中营。在各处监禁地点之间转移饱受虐待渡过12年岁月后奇迹般被盟军解救。1946510日舒马赫当选重建后的社民党主席,终于完成了勇士奥托·威尔斯未尽的心愿。

 


包含有反纳粹

思想的小册子

 

俗话说:“有压迫就有反抗。”社民党与共产党虽然被禁,但绝不是毫无反抗任人宰割的绵羊。上图左边那本题为《革命反抗希特勒暴政!》的红色封面小册子是由社民党在1933622日以后自费印刷到处散发的,算是它被禁前对纳粹当局的最后反击。右面那本则是同年3月早已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的德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后印制发行的。这本名为《睁开眼仔细看》的小册子第一到第六页内容是对常见割伤、扭伤、烫伤、骨折等进行紧急处理的家庭医疗指南。但从第七页开始内容就变为对德国共产党的思想纲领以及共产国际近期活动的描述。德国共产党在二战期间的活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位混入纳粹军队的德国共产党员(查不到名字)于1941621日深夜冒死穿越苏德边界向苏军发出警告:“德军将在明天凌晨对苏联发动入侵!”但因为在此之前就接到过好几次类似的误报,苏军并没有采取行动。那位德共党员急得大叫:“到拂晓德国人不进攻你们枪毙我好了!”结果22日凌晨315分,德军果然在炮火准备后对苏联发起了全线进攻!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根据《授权法案》取代“魏玛共和国”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名称由来。

 

稍有二战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第三帝国”又被称为“千年帝国”。希特勒认为纳粹党1933年建立的这个新帝国是在公元800年查理曼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普鲁士王国通过统一战争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后德意志历史上第三个伟大帝国。所谓“千年帝国”并不是预言纳粹德国将象东罗马帝国那样延续千年之久,而是指从查理曼加冕算起到纳粹重建帝国两者之间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关系。这个名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历史文化作家亚瑟·莫勒·范·登·布鲁克于1923年出版的同名书籍。莫勒在其著作中呼吁德国知识份子努力提升民族主义水平。他认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和西方民主政治都不适合德国国情。书中预言只有建立一个“最后帝国”方可以完成社会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完美融合。莫勒的“最后帝国”理论出现在全书第三部分,书名《第三帝国》应该就是这样来的。至于希特勒断章取义地套用“第三帝国”这个名词对查理曼、菲特烈大帝乱认祖宗则纯属这位纳粹党魁的个人行为。莫勒是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除了发表《第三帝国》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在1922年为伊丽莎白·凯瑞克(英文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俄文原著)等外国知名作家制作过德文全译本。有趣的是作为同时代人物,莫勒曾经公开批评反对希特勒的纳粹主义。19255月底,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莫勒突然在柏林住所自杀身亡,终年49岁。

 

希特勒在其于19251926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里根本没有提到过“第三帝国”这个词。根据老纳粹党员奥托·施特拉塞尔(Otto Strasser)战后回忆,希特勒应该知道莫勒这个人也读过他写的书。奥托和其兄长格雷戈是纳粹党元老、著名的党内反对派成员。据说“宣传天才” 约瑟夫·戈培尔博士就是由这对兄弟介绍加入纳粹党的。事实是19333月《授权法案》出台后,“第三帝国”这个名词才被纳粹党徒到处传播。用帝国取代共和国之后,德意志的政治结构变成明显的二元独裁统治。兴登堡总统是大独裁者,相当于第二帝国时期的德意志皇帝;希特勒总理是小独裁者,相当于第二帝国时期的内阁首相。天下万民都得听任这两个人摆布,胆敢反抗者只有毁灭一途。兴登堡元帅本来是有名的保皇党。但他1920年当选德意志国总统后并没有将在荷兰避难的德国皇室接回国内。Fish认为权力是最可怕的腐蚀剂,兴登堡一旦大权在握,就不再希望任何人与自己分享最高统治者的特权。他之所以在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之前花费一天半时间搞思想斗争,也是不肯分权的自私表现。193482日,兴登堡元帅以86岁高龄病逝于总统任上。其实Fish有点怀疑这位唯一能够抑制纳粹党的老人(作为总统握有总理任免权和兵权)是被人谋害的 因为这在时间上实在是太凑巧了。从1933年《授权法案》出台到193741日它到期失效为止,第三帝国正处于“一体化”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一体化又译为同质化,是纳粹党通过《授权法案》建立独裁统治后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

 

一体化的反义词是多元化。Fish目前生活在加拿大。不仅美国、加拿大,整个北美洲都是典型的多元化社会形态。首先人民的组成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每天乘公交车、地铁上班,举目望去车厢里什么肤色人种都有。竖耳细听,打电话、聊天、听新闻的内容南腔北调,基本包括各种已知外语。美国电影《局内人》里面有一段剧情:纽约警察监听银行劫匪对话,猜测他们讲的好像是俄语,找来翻译又说不是。有人提议将对话录音向围观群众广播。马上就有一位建筑工人大叫:“这百分之百是阿尔巴尼亚语!”警察问他劫匪在说什么?工人说他也不知道。那你又怎么知道这是阿尔巴尼亚语?那男的红着脸回答:“我前妻就是阿尔巴尼亚移民。她家父母来美国探亲,除了阿尔巴尼亚语一句别的话都不会说。两个月下来我就能辨别阿尔巴尼亚语了!”(笑)简而言之所谓一体化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杜绝移民混血,统一人种、语言与文化。最终将德国公众的私人生活、社会交际以及政治活动完全置于纳粹党的控制之下。在这个“完美”的警察国度里强调整体利益而非个性张扬。Fish怎么看都觉得下面这张海报画的是一堆原材料被送进搅拌机加工处理。作为一体化运动开始的标志,纳粹党上台后德国很快就自动放弃了国联(联合国的前身,二战爆发后解散)成员国的政治地位。

 


一体化纳粹宣传海报

 

当时这场政治运动真的是“从娃娃抓起”:规定在第三帝国境内,与政治绝缘的“幼童”定义是610岁以下。男孩子除了上学之外10岁加入德国少年团(DJ),14岁后加入希特勒青年团(HJ)。18岁后可在国家劳役团(RAD)与国防军之间做出选择。女孩子10岁加入少女联盟(JD),14岁后加入女子青年团(BDM)。女子过了18岁还没有恋爱结婚就只好去集体农场工作。以上纳粹政府为德国孩子开出的“一体化”成长计划在法律上是由家长和本人(14岁以后)自愿选择。但只有参加过上述政治组织孩子成年后求职就业才能得到政府支持帮助。宗教信仰是德国人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就连希特勒的母亲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历史上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930年代的德国居民有45百万人是新教徒;另有22百万罗马天主教(旧教)徒。还有约50万犹太人口(信仰犹太教)。传统上德国人工作之余都会去所属教堂礼拜祈祷。连儿童在课余都分别从属于各自的教会组织(幼儿园)。早在1931年希特勒就因为在演讲里煽动复仇和宣扬种族主义言论被开除天主教会籍。纳粹党上台后不顾193448日(一说19337月)与教皇若望二十三世签署的《政教协议》,到处散发传单鼓动有孩子的家庭加入纳粹组织,直接和各地教会争夺孩子们的“精神抚养权”。到后来为了和传统教会分庭抗礼,纳粹党甚至还创办了名为“人民教堂”的纳粹宗教组织。还请各位注意下面这张“人民教堂”的宗教集会照片:有谁见过宗教人士身佩军功章上台讲经布道的么?见过的还请留言!

 

“人民教堂”的宗教集会

 

对“同性恋之家”进军

 

打一个不太贴切的比方:纳粹德国的一体化运动开始时有点像中国文化大革命。先制造舆论然后付诸行动。193356日,即在突然发难取缔“自由工会” (见3.1番外篇)四天后,纳粹党徒上街游行时攻占了柏林闹市区一座公寓楼。这是一处创立于1919年的“同性恋之家”俱乐部。同时也是共和国时期柏林多元化社会的象征之一。照片显示当时这支队伍是以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打着德国少年团的旗帜作为先导,后面跟着一群更年长的希特勒青年团与女子青年团成员。这支队伍包围“同性恋之家”后,由紧随其后成年人为主的纳粹冲锋队攻击并占领了整栋建筑物。行动结束时那个扛旗的孩子已经累了,由一位希特勒青年团的少年代替他扛旗并肩离去。2000年前后Fish曾去纽约一日游,谁知那天正赶上当地举行同性恋大游行,到处封路塞车喧嚣动地。我个人不认为同性恋是罪过或者变态,但也觉得那不是什么值得骄傲拿出来炫耀分享的东西。以后如再出门远游定会避免再次与之遭遇。所谓“枪打出头鸟”,我估计当时柏林的同性恋团体也是太公开、招摇了一点,所以被纳粹党拿来祭旗。当然德国人并非全都赞同纳粹政权的一体化运动。下面晒两张很珍贵的地下反抗者图片。图中左侧男子是以纳粹策源地慕尼黑大学为基地,反纳粹非犹太地下组织“白玫瑰团”的领袖汉斯·史考尔(Hans Scholl)。1943年他与未成年的妹妹同时被秘密警察逮捕,两人旋即被枪毙于集中营。右侧则是弗瑞塔·柏林范特(Frieda Berlinfante)。这位女扮男装的神秘人物是柏林同性恋地下组织CKC领袖。该组织专门制造假证件帮助同性恋者逃避政治迫害,甚至策划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焚毁犹太居民档案的壮举。弗瑞塔不仅本身是女同性恋还是位犹太人。如果被纳粹捉到不是能不能活而是该死几次的问题了。机警的弗瑞塔在纳粹政权心脏地带东躲西藏奇迹般幸存下来,二战后移民美国。

 

地下反抗者

 

大学青年焚烧禁书


又是4天之后,1933510日夜里一群就读于柏林各所大学的青年“自觉”走上街头。他们在冲锋队员帮助下将各种纳粹政府规定的禁书堆积在大街上放火焚烧。这其中主要是马克思著作即共产主义书籍,还有犹太思想家的哲学著作,就连近代犹太音乐家留下的曲谱也未能幸免。这场现代“焚书活动”很快像瘟疫般传遍全国各地。同年714日,一体化运动开始渗透法律层面。那天纳粹党颁布了《国民投票法》,其内容为在德国包括宪法在内的所有法令甚至政府立法活动都可以通过全民公决来产生或修改。正是根据这个彻底架空议会的特殊法规,当兴登堡总统于81日病危时(于次日去世),纳粹党发动全民公决把一体化推进到政治领域:将总统和总理的两个领导班子合二为一。得到89%选民支持,希特勒成为比总统还有权威的国家“元首”。独裁政治竟然以最民主的“全民公决”形式来投票产生,真是讽刺之极。这里Fish还要解释一下“元首”这个称号的由来。曾有人在网上宣称这个名词起源于古罗马,是那时的一种高级官衔。其实元首这个单词写作Führer,在德文中有领导、向导和控制、指挥者等多重含义。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德文里面已有的领袖(Leiter)这个单词呢?原来1921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夺取政权后就自称为领袖。Fish曾经看过一部黑白纪录片,拍摄的是墨索里尼上台后参加群众集会,热情的意大利人民纷纷举起手臂高声欢呼:“独契!独契!”。这个“独契”就是领袖的意大利语发音。德国纳粹党已经模仿意大利自然弯曲举手礼创造了直挺挺的纳粹举手礼,再学别人叫领袖有点不好意思。再说Führer这个词在德文里使用普遍相当好记。例如Reiseführer(旅游指南)、Zugführer(火车司机)、Führerstand(飞机驾驶舱)、Truppenführer(军队指挥官)等等。

 


领袖原则纳粹海报

 

还有一个军事术语Kompanieführer 是临时充当代理指挥官的低级军士,搞不好希特勒当下士时就被人这样称呼过。总之Führer就是个现成的德文常用单词,和古罗马有没有渊源当时根本没人想过。实际上反而是从元首这个新官衔引申出了另一个新生词汇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受篇幅限制Fish就不照本宣读其各项明细了。上面那张纳粹海报下方的德文政治口号非常精简地概括了领袖原则的核心内容:“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也就是说德意志全体人民整个第三帝国上下一切都听希特勒的。从19383月开始这句口号经常被制成横幅悬挂于纳粹党会场的醒目位置。一体化的改变甚至体现在德国人日常打招呼上面。例如很多人知道Guden Tag是德语里面“日安”的意思。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国人只在正式场合或者打电话时才用这句话做开场白。在一体化开始前普通人见面打招呼大都含有宗教意义。 德语里面有一个关于问候习惯的老笑话。北德的天主教徒:Grüb Gott! (问候上帝!上帝祝福你的缩略形式);南德的新教徒:Wenn ich ihn sehe! (当我见到他时我会的!)(笑) 一体化运动开始之后,德国人见面大都伸直手臂高呼:“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当有幸见到希特勒本人的时候就得改口喊:“Heil Mein Führer!(我的元首万岁)”。而像戈培尔、戈林那样隔三差五几乎每天和希特勒见面的纳粹高官基本上可以免礼,但对话开场白仍必须是“Mein Führer(我的元首),……”。

 


《大独裁者》剧照

 

194010月英裔美国演员查理·卓别林的讽刺喜剧《大独裁者》上映。虽然电影里面所有人物都使用化名,但卓别林一出场亮相就活脱脱是希特勒的孪生兄弟!《大独裁者》的结局是美式皆大欢喜:和独裁者长相酷似的剃胡子匠人阴差阳错地登上独裁者宝座,宣布开始推行民主政制。除了独裁者本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外,他手下所有的坏蛋政客都接受了既成事实……可惜现实生活不是好莱坞喜剧:随着独裁政治建立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纳粹德国终于将迫害“劣等民族”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因必有果,如果没有优等民族这个概念,又何以定义犹太人为首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建立第三帝国之后经常被提到的“雅利安人”这个优等民族又是怎么来的呢?话说1930年纳粹党机关报《人民观察家》编辑(不是主编!)、后来的纳粹教育部长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自费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二十世纪的神话》。这个人名在本书第二篇里匆匆出现过一次。此公是1919年就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的老党员。更重要的是罗森堡一贯坚决支持希特勒。“啤酒馆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在入狱前曾指定此人为纳粹党代理领袖。《二十世纪的神话》是本典型的种族主义书籍。其主旨是:“鲜血神话在卐字符号引导下解开了封印,种族世界的革命开始了。这是经过漫长睡眠后觉醒的种族灵魂之间的竞赛。雅利安人(注定)将在这场混乱的比赛中胜出。”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关于“雅利安人”该书是这样定义的:“天长地久以来的(神话)假设成为一种可能性。在大西洲(即亚特兰蒂斯)被淹没之后,雅利安人从北部的创造中心出发。成群的勇士不断扩张塑造着北欧的征服距离与(生存)空间”。也就是说金发碧眼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其实来源自消失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书中鼓吹雅利安人曾经成功征服全世界,例如印度的四大种性就是由征服次大陆的雅利安人设立的,以预防高等白种人与当地黑种人混血通婚。也正是因为和劣等民族通婚而导致雅利安人失去冒险精神并逐渐堕落。历史爱好者都知道古罗马(西罗马帝国)毁于北方蛮族的入侵。而罗森堡却认为作为雅利安人的一支,古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其实是为了拯救这个已经被混血婚姻严重破坏的帝国!在宗教信仰方面,罗森堡认为原始基督教本来是雅利安宗教,但被“波林基督教”信徒“犹太化”后才成为虚伪的现代宗教。书中提到纳粹必须像动外科手术那样完成人种(灵魂)净化。该书努力将雅利安人的起源地定位于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讽刺的是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本人于1893112日出生于爱沙尼亚海港城市塔林。也就是说在纳粹党后辈眼里他属于劣等民族斯拉夫人。罗森堡在里加工业大学毕业,当时主修工程教育。这和他后来成为纳粹教育部长有直接关系。

 

可以看出这位自封的纳粹理论家根本没有历史方面的学历,充其量和Fish一样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1929年时罗森堡将《二十世纪的神话》草稿送给希特勒,希望能以纳粹党的名义发表。一年后希特勒没有读完就把原稿退还了。希特勒对该书评价很差:“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 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应该明白,在科学昌明的二十世纪用‘神话’做标题这本身就是反对我们的信仰和科学……(不过)我认为那事(指出版)可行。”于是罗森堡被迫自费出版。看在他老纳粹党员的面子上,纳粹党特别是宣传部门还是对《二十世纪的神话》给予肯定和支持。随着这本书逐渐畅销,甚至成为除了《我的奋斗》之外“第三帝国最伟大的畅销书之一”,希特勒终于被迫转变了立场。1937年希特勒颁发首批帝国艺术与科学奖(从1935年开始德国拒绝参加诺贝尔奖评选),其中就包括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奖章附带的证书上称赞:“(该书)以科学而深入的方式为理解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到1944年这本书发行突破一百万册。因此很多人误以为纳粹种族主义里的“雅利安人”概念就是这么来的。至少因为获奖而自我陶醉的罗森堡是这样认为的。后来这位理论家走火入魔,在担任帝国东方各省总督期间积极支持对犹太人屠杀和人种纯化,结果战后以反人类战争罪行被处以绞刑。

 

即使在该书畅销的1944年,希特勒仍旧表示:“我必须坚持罗森堡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不应被视为纳粹党的正式学说。从这本书出现的那一刻起我就刻意避免承认它是任何东西。首先它的标题给人以完全虚假的印象……”据说1933年上台的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日记里称赞《二十世纪的神话》是本“非常好”的“哲学之书”。但戈培尔的助手斯佩尔记得身为正牌哲学博士的戈培尔其实曾公开嘲笑作者罗森堡。纳粹航空部长赫尔曼·戈林则曾经说过:“如果是罗森堡(而非希特勒)决定一切,我们(纳粹党)将只拥有宗教仪式、会议日程和这个神话骗局!”1945年纽伦堡审判期间,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吉尔伯特调查后吃惊地发现,作为被告的26位纳粹党领袖(包括罗森堡本人)其中大多数根本就没有读过《二十世纪的神话》这本书!那么包括希特勒在内,他们脑子里的“雅利安贵族人种”概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罗森堡自己也承认1920年代读过另外一本书后才产生了写作灵感。所谓《二十世纪的神话》其实就是一本续集!这另外的一本书名为《十九世纪的基础》。该书出版于1899年,作者是德裔英国作家休斯敦·张伯伦(Houston Chamberlain,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同姓但不是一家)。这才是纳粹党人常挂在嘴边的“雅利安优等民族”的真正出处。

 


休斯敦·张伯伦

 

值得注意的是张伯伦在其著作里将几乎所有欧洲民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拉丁人和希腊人)合称为“雅利安人”。其中后三种特别是斯拉夫人却被纳粹视为劣等民族。该书主旨是:“某些人类学家会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所有种族都是同等天赋。我们指着历史回答:那是骗人的!人种在性质和天赋上都明显不同。日耳曼人属于最有天赋的人种,通常被称为‘雅利安人’的那一类。无论在身体与精神各个方面,雅利安人都非常杰出。因此他们总是正确的,是为世界的领主。(与之相对)我们难道没有看到闪米特人(即犹太人)在奴隶与地主如此反差巨大的社会地位上同样幸福快乐地发展么?中国人不正在向我们展示另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例子么?” ……Fish想问一下华人和雅利安人之间怎么比较?又如何能扯得上关系?除了率先将雅利安人与犹太人放在对立面上,张伯伦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反对者。他支持传说起源自歌德的“格式塔”即完美主义形态。他支持的所谓进化只是“优等民族”战胜并淘汰“劣等民族”而已。书中有个自相矛盾的重要论点:张伯伦虽然承认“历史上伟大民族都是通过混血产生的。”但又指出“无论如何我们都将面临因为人种差异太大而造成的各种麻烦。”。张伯伦试图在书中证明西班牙的摩尔人、北非的柏柏尔人都拥有一部分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而真正的闪米特人(犹太人)是具有反智破坏性的“混血毒药”。

 

可以说比起罗森堡的神话续集,张伯伦原著更加倾向于论述人种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严谨科学一些。对该书的社会评价也相当两极分化。有人誉之为“真正重要的书籍之一”;也有人认为它“(会使人)高估书本的刺激品质”。当时就有很多历史学家出面证明所谓“雅利安人的冒险史”纯属编造,《十九世纪的基础》是一本披着历史学外衣的伪书。但因为主题新颖文笔优美,张伯伦的这部著作仍旧畅销不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十九世纪的基础》被印刷24次,售出超过35万册。除了英文、德文,其中仅俄文译本就发行了25万册。欧洲列强干涉苏联革命期间一些白俄军官甚至带着它远赴西伯利亚。时至今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列表上仍有该书的5个不同版本,它们分别发行于1911191219131968年。最后一次再版是在2005年。顺便提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非常欣赏这本书,战后还和作者张伯伦成了通信笔友。作为第三帝国的精神基础,虽然希特勒接受了张伯伦的“雅利安人”这个概念并将其融入纳粹种族主义,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张伯伦承认耶稣很可能是犹太人;而希特勒则断言:“耶稣其实是驻扎在加利利地区的某位罗马战士的私生子!”如此大不敬的言论,也难怪元首会和德国的传统教会闹翻!无论如何,就算《十九世纪的基础》确实包含真理,既然纳粹连耶稣的祖籍都可以改变,那为什么不肯宽容一点,放过曾经共同生活的老邻居?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徒们到底和犹太人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将其赶尽杀绝?其中缘由甚多,篇幅有限只好且听下回分解了。(未完待续)

 

 

(第四篇上集完,敬请关注下集  回总目录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