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13 août 2023

《纳粹密辛》之4 反犹太遗产 (下集)


 

标签:  Fish原创                        分类:  史海钩沉 爱好收藏 

 

 

 

 

 

把本书第四篇扩充为上、下集两部分是Fish的原意,这样方便把一些骇人的图片集中到后面部份以便读者自行决定是否阅读。而番外篇则属于计划意料之外:没想到这部分资料会多到分成上下集都写不完!窃以为历史之所以有趣就是因为总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告诉身为后人的我们对于过去是如何一知半解和充满误会。例如20166月一位名叫布隆希尔德·珀姆泽(Brunhilde Pomsel)的105岁人瑞出席了主题为《生活在纳粹德国》的记者招待会。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位老人次年一月就以106岁高龄去世,还差点儿把一个惊人秘密带进坟墓。按照珀姆泽的个人观点自己在历史上的角色根本微不足道。她出生于19111月,在纳粹政权下成长。1942年到1945年在纳粹宣传部担任秘书。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她躲在城郊宣传部大楼地下室里。被苏军找到并逮捕后很快就被判定为小角色。1950年被释放后珀姆泽在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慕尼黑分部又找了份秘书工作,一路干到1971年退休。尽管如此珀姆泽女士的证词还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她声称自己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知道纳粹有计划屠杀犹太人这件事。而且她相信自己的上司对此也毫不知情。珀姆泽的上司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纳粹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啊!成天在广播集会上恶毒咒骂犹太人的纳粹党领袖人物会对大屠杀一无所知?这可能么?

 


105岁的布隆希尔德·珀姆泽

 


传说这幅画上是年轻时的珀姆泽

 

查阅戈培尔的个人履历,人们吃惊地发现他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哲学博士时两位论文导师都是犹太人。而这个小个子男人的初恋情人也是位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姑娘!就连戈培尔最喜欢的两部电影《尼伯龙根之歌》(德国)与《战舰波将金》(苏联)的导演又正巧都是犹太人。戈培尔成为纳粹党高官之后还找到前者的导演弗里茨·朗,希望能将希特勒最喜欢的威廉·退尔传说故事搬上银幕。该计划正是因为德国掀起排犹运动后弗里茨·朗流亡法国而搁浅。就是这位“宣传天才”戈培尔博士曾经留下一句名言:“将谎言重复一千遍,它就会变成真理!”而古龙武侠小说《陆小凤传奇》里面也有句经典台词:“每个人说谎都有原因的。有的人说谎是为了骗别人;有的人说谎却是想骗自己。”看来纳粹反犹太运动开始之后戈培尔在骗别人的同时还要骗自己,活得真够累的。有人曾经问过其妻马格塔,戈培尔的反犹太立场究竟如何?这位纳粹“第一夫人”打官腔回答:“元首希望如此,约瑟夫就必须服从!”其实如果各位读过Fish上次发表的3.1番外篇,就该知道马格塔早年被生父抛弃于修道院后,正是得到犹太养父理查德·弗里特兰德搭救才重归世俗社会的。曾经自视为犹太人的马格塔从不否认那位养父对自己颇为慈爱。而这位善良的犹太人最后也难免死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KZ Buchenwald)。这么说来马格塔就是忘恩负义的坏人啰?又不尽然。首先不知为何理查德·弗里特兰德进入集中营时使用“马克斯·弗里德”的化名登记,就是马格塔想要伸出援手也找不到恩人。另外根据事后一封当年和弗里特兰德家做邻居的比利时犹太人写的求救信,她的养父不知为何进集中营时就已经聋了。不管民族成分还是身有残疾,理查德·弗里特兰德在纳粹统治下注定难逃一死(理由见番外篇)。说得夸张一点,这位尊敬的养父似乎是自觉划清界线成全了养女的“纳粹模范家庭”。

 

先说现代人一个常见的误解:以为迫害犹太人是德国纳粹党的首创专利。历史告诉我们,早在1096815日开始的“农民十字军东征”(即第一次东征前奏)期间,这些名为十字军的乌合之众(大多数是法国农民)在骑士瓦尔特(Walter)率领下途经德国时大肆屠杀住在莱茵兰地区的犹太人。当时使用的借口是:“犹太人曾出卖过耶稣。”实际上这群流民当中有很多想去东方发财而混进十字军的罪犯,他们知道当地犹太人大都很富有所以忍不住重操旧业罢了。反犹太主义这个词的英文写作Anti-Semitism,其中后面的那部分来自Semitic(形容词,闪米特的)。而闪米特人正是对犹太人的古代称呼。这又证明反犹太主义自古有之,根本不是纳粹政权的新发明。只是由后者将其“发扬光大”至登峰造极罢了。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更古老的欧洲传说。为了让好友能与富家小姐鲍西娅顺利结婚,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用自己的商船为抵押向犹太人夏洛克借三千威尼斯金币的高利贷。犹太富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素来不和。他拒绝接受商船而提出一个古怪的条件: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连本带利还清借款,他便有权从其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得知安东尼奥因为船只失事血本无归并准备任夏洛克宰割后,鲍西娅女扮男装化妆成威尼斯新任法官,为拯救恩人而努力。就在夏洛克胜诉后得意洋洋地举刀走向安东尼奥时,假法官表示她的判决还没有说完。犹太高利贷商人有权按合同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肉,但是不得让对方流一滴血!

 


反犹太宣传画

 

以上整个传说其实是对犹太人从事放高利贷这种不道德商业传统的批判讽刺。除了放高利贷,上门推销也是犹太人常用的经营手段。上面这张漫画节选自1930年代末期的德文课本,图画下面的德文内容是犹太商贩在肉麻地吹捧日尔曼姑娘以便推销花布:“快看这布有多漂亮!穿上它做的衣服,(姑娘)你就是皇后!不对,是公主!”。在欧美各国生活隐私都是绝对需要尊重的,不速之客尤其不受欢迎。犹太人厚着脸皮上门推销,容易给人以为偷窃踩点探路的错觉。那么除了经商时不择手段,犹太人到底还有什么特质这么遭人忌恨呢? 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宗教信仰了。犹太人坚信自己是上帝雅威的选民,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只有本族可以进入天堂。这可把其它宗教都给得罪了。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宗教层次的种族歧视。你会说德国人小心眼?其实种族歧视在人类社会随处可见。咱们中国人就没有种族歧视了吗?请想想那句古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犹太人实在是太有钱了,因此产生的政治影响力也是其罪状之一。说纳粹崛起时期反犹太主义是国际性风潮一点也不夸张,德国人其实只是赶时髦随大流而已。下面首先晒一幅用英法德俄四国语言写说明的法国漫画《犹太人控制世界》。值得注意的是犹太蜘蛛精的小帽子上还有一颗代表共产主义的五角星。有人会说这幅画创作于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之后,法国的反犹太主义是战胜国德意志强加给她的。那么更下面这一幅《三大犹太国瓜分世界》法国漫画的创作时间则是在19211112日至192226日“华盛顿裁军会议”结束后不久。那时二战尚未爆发法国还没有战败呢。有趣的是图中“俄罗斯犹太国”和“英吉利犹太国”的首都分别是莫斯科与伦敦。“美利坚犹太国”的首都不是华盛顿而偏偏是美国金融中心纽约。连一战胜利者英法等国都流行反犹太主义,战败国德意志又岂能自甘落后?

 



法国反犹太漫画(二则)

 

德国的反犹太主义有其民族特色。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背后一刀”传说。1918929日眼看战败在即,德国军方(总参谋部)将指挥权转交德皇威廉二世。德军内部仅次于兴登堡元帅的实力人物、东线总参谋长埃里希·鲁登道夫借机逃离德国去瑞典“躲避可能的政治迫害”。鲁登道夫在流亡期间写了好几本书,其中包括他19141918年之间的自传《我的战争回忆》。虽然1918年亲身参与了和苏联的《布列斯特 立陶夫斯克休战条约》谈判与签订过程,鲁登道夫仍旧是共产主义的死敌。他认为国内左翼政治家(德国共产党)与操控金融命脉的商人(特别是犹太人)缺乏爱国情操。战争后期他们联合起来趁混乱发动革命(指十一月革命,见本书第三篇)导致德意志帝国迅速崩溃。在前线奋勇战斗的广大德军是吃了国内革命这“背后一刀”而被迫战败投降的。鲁登道夫在自传中写道:“德国之革命使其失去盟友,沦为(欧洲)众国之贱民。德国人只能对名为盟友的资本家(犹太人)为奴为婢,尊严丧尽。廿载之内,德国人民将咒骂那些以发动革命而自豪的人。”值得注意的是鲁登道夫的“背后一刀”理论始创于1919年。正巧在这一年兼具反共、反犹太思想的安东·德莱克斯勒建立了纳粹党的前身“德国工人党”。而鲁登道夫回国后成为纳粹党的后台老板这桩历史悬案Fish已经在本书第二篇里介绍过了。本篇上集里纳粹政权对德国共产党的栽赃陷害其实就是对“鲁登道夫指控”的回应,也是对“背后一刀”的报复。可以说反共反犹太思想早在纳粹党成立之初就已经预定为其政治路线了。阿道夫·希特勒等二战时期纳粹领袖只是从政治前辈那里继承了一笔丰厚的反犹太遗产罢了。

 


埃里希·鲁登道夫

 


1919年《背后一刀》漫画

 

在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前夕的1923929日,纳粹政敌、后来亲自指挥镇压暴动的巴伐利亚州总理古斯塔夫·冯·卡尔下令废除“魏玛共和国”保护犹太人的法律。数百名几十年前从东欧移居当地的犹太人被巴伐利亚州政府驱逐出境。理由仅仅是当时州政府与共和国中央政府之间有摩擦。那么希特勒本身和犹太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说起来这事情居然和这位纳粹党魁的司机有关系!在本书第二篇开头Fish曾经提到自己小时候读过一本港台繁体中文版的所谓《二战秘闻录》。书中传说希特勒1908年到1913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流浪卖画期间结识了一位出生于古城林茨的女同乡。很难得的是两人既年龄相仿又兴趣相投。如果不是希特勒的流浪汉身份遭到女方家长反对,可能一代枭雄早就结婚生子自甘平淡了。后来希特勒的初恋情人要求搬家两人同居:她在一家犹太人开的工厂上班。有个犹太工头仗着和老板是亲戚经常公开调戏这位日尔曼姑娘,甚至一路跟踪到她的住处隔窗窥探。家还没搬悲剧就发生了:某天清晨希特勒恋人衣着不整的尸体在其住处附近的空地上被发现。希特勒悲愤地发现那个最有嫌疑的犹太工头竟然挤在人群里看热闹。没隔几天那位犹太工头的尸体就出现在姑娘横尸不远处。希特勒则逃到德国当兵去了。这个虚构故事编得相当精彩。它还将1913年希特勒逃避奥地利兵役,仅仅一年后却又跑到邻国德意志当兵这一真实经历与复仇犯罪联系起来解释。如果这都是真的,Fish甚至可以说希特勒作为男人总算没有白活,他极端仇视犹太人完全情有可原。不过官方纪录中希特勒初恋却是这样的:根据《搜狐新闻》网络爆料,英国《泰晤士报》2011927日刊登了一则新闻。德国某档案馆展出了一张日期为1931919日的超速罚单。

 


希特勒和他的司机

 

希特勒的车牌号

摄于1935

事发于德国南部城市因戈尔施塔德附近。肇事车速由两名德国警察用秒表同时测算达到55.3公里/小时(当时允许最高车速的两倍)。问题是这部车牌号为IIA-19357的奔驰敞篷车注册拥有者正是纳粹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当时俩位警察谁也没想到他们在为三年后上台的德国元首开罚单!驾车人是希特勒的司机埃米尔·莫里斯。事后希特勒承认当时他就坐在司机身边,而且是希特勒自己下令让司机“把车能开多快就多快!”的!虽然有夜里失眠时乘车兜风的习惯,希特勒指挥司机深夜驾车向慕尼黑一路狂奔仍旧反常。希特勒当时早已戒酒;司机埃米尔·莫里斯也没有喝醉。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原来918日深夜希特勒的外甥女葛丽·罗包尔用希特勒的手枪自杀了。事发地点就在罚单上写的车主住址:慕尼黑市摄政王大街16号。这里顺便写一下希特勒的亲戚。希特勒在家排行第四,20岁成年前父母双亡,兄弟姐妹六人当中只有最小的妹妹宝拉·希特勒与他活到成年,可惜这对本该相依为命的兄妹关系很糟。对此希特勒应该负主要责任。1907年母亲病逝后希特勒决定去维也纳报考艺术学院。为了凑足路费,他背着监护人给奥地利政府孤儿救济部门写信为自己和妹妹申请了每人每月50克朗的救济金。在信里他故意把妹妹的年龄少报了两岁,得以自封第二监护人将本属于妹妹的半数津贴据为己有。1913年离开奥地利前往德国前夕希特勒又写了一封信。他谎称自己已经被艺术学院录取,“大方”地将每年600克朗的救济金交还妹妹支配。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都没有和妹妹联系过。直到1938年德国兼并奥地利他才又去和家人见面。宝拉埋怨哥哥一直不给家里写信。希特勒很了解自己的妹妹,拉着她上街买了很多新衣服权当赔礼道歉。从此希特勒和妹妹之间就只剩下金钱关系。从1920年起宝拉·希特勒本来在奥地利政府保险部门工作,1930年因为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她反而被开除了。1936年开始未婚的宝拉将姓氏从希特勒改为沃尔夫。奥地利与德国合并后希特勒发给妹妹每月500马克的生活费 比她原来工资都高。其实希特勒还是很疼爱妹妹的,有一次他在家信里写道:“捎给你的火腿是西班牙领事送的。那里的人不太讲究饮食卫生。记得一定要煮熟了再吃!”(笑)提前退休的宝拉·沃尔夫终身未婚,因为不问国事且不是纳粹党员战后也没有遭到报复。这个被希特勒宠坏了的亲妹妹战后隐居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为了便于监管,盟军规定宝拉居住在希特勒别墅所在的贝斯特加登地区。却忘了这里本来是温泉疗养观光区域,地价租金都高得吓人。宝拉存在地产抵押银行里的上万马克早被盟军没收了,只好租住在有一个衣柜的小房间里。就这样她还要靠别人接济施舍度日。爱慕虚荣的宝拉在给朋友的信里提到自己被迫隐居除了贫困之外主要是因为衣服陈旧过时不好意思穿着上街!到196061日心脏病突发去世为止,宝拉一直认为她哥哥希特勒并不知道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与亲妹妹相比,希特勒和同父异母姐姐安洁拉·希特勒的关系要亲近得多。生于1883年的安洁拉出身寒微:母亲是希特勒父亲阿洛伊斯成为公务员后雇佣的厨娘弗朗西斯卡。虽然父母正式结过婚,但仍有私生女嫌疑。在希特勒记忆里这位年长自己六岁的大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非常能干。安洁拉·希特勒很早就和海关职员列奥·罗包儿结婚。婚后安洁拉仍旧工作贴补家用。1915年她当上学校女生宿舍管理员。1920年成为某犹太私立学校的食堂主管。本书前面写过希特勒正是接受了这位姐姐的忠告而戒酒的。1925年希特勒得知姐夫列奥·罗包儿病逝,安洁拉带着两个女儿生活艰难之后以私人名义将姐姐聘为管家。于是安洁拉带着17岁长女葛丽和2岁幼女艾尔弗里德搬到希特勒在慕尼黑的住处。希特勒后来承认和姐姐母女三人一起生活的日子让他重拾久违的天伦之乐。大概因为学费都由舅舅负责,葛丽·罗包儿和希特勒特别亲近。希特勒也非常喜欢这个外甥女,只要可能到哪儿都带着她。下面第一张照片是21岁的大学生葛丽(1929年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因为她手持照相机被一些网站误传为希特勒的情人艾娃·布劳恩。(艾娃是纳粹摄影师霍夫曼的助理)作为反证更下面一张照片是葛丽与希特勒到宣传部长戈培尔家做客。所谓“外甥像舅”,这两人并排坐在一起脸型可不是一般的相像!

 


葛丽·罗包儿

 


葛丽·罗包儿和希特勒

 

1928年纳粹党事业拓展后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州贝格霍夫拥有别墅,安洁拉被调去那里担任总管。希特勒对葛丽的管束随之变得严格,甚至有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倾向。1930年起这位舅舅拒绝外甥女搬到维也纳居住的请求;也不允许她参加任何私人社交活动。后来发展到亲自或派人随时跟着葛丽去购物、看电影和观赏歌剧。也就是从这时起民间出现希特勒和葛丽之间发生不伦之恋的谣传。经后人调查该谣言的始作俑者是老纳粹党员奥托·施特拉塞尔(Otto Strasser)。当时身为党内反对派,奥托逃避政治迫害流亡英国。对此说法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Ian Kershaw)认为:“即使这两人之间不存在性行为,希特勒对葛丽的行为表现出一种强大、至少是潜在的依恋性。”二战期间英国为了破坏希特勒的政治形象特意拍摄了《我的叔叔阿道夫》这部电影。重点内容自然是揭露相差19岁的甥舅之间的不伦之恋。该影片纪念版于2005年还被制成DVD发售。于是希特勒的初恋情人仍旧是其林茨同乡,只不过变成了外甥女葛丽。根据《我的叔叔阿道夫》里的说法,1931918日那天夜里葛丽偶然发现希特勒另一位情人艾娃·布劳恩写的情书,情绪失控之下找到舅舅的手枪自杀身亡。子弹击中肺部,心脏受到震动而停跳。事发当天希特勒相当倒霉:19日凌晨他乘车北上去汉堡参加纳粹干部会议时发生了车祸,中途停车打电话通知慕尼黑总部自己将会迟到时却得知外甥女葛丽自杀的噩耗,这才有了堂堂纳粹党魁令司机掉头向慕尼黑超速狂奔的那一幕。

 


《我的叔叔阿道夫》

2005DVD版封面

 


埃米尔·莫里斯

 

实际上那时艾娃才开始为纳粹党工作还不认识希特勒。葛丽的恋人不是舅舅而是舅舅的司机埃米尔·莫里斯(Emil Maurice)。葛丽·罗包儿根本不是死于争风吃醋,而是因为希特勒反对她和心上人结婚决定以死相抗!上面这张照片里的帅哥就是莫里斯。虽然已经有抬头纹但人明显长得不丑。请注意莫里斯胸前那枚外形奇特的勋章 那可是专门颁发给元老级纳粹党人的“血之功勋”奖章!前文提到阿道夫·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时党员证编号为555;而埃米尔·莫里斯的证号为5941925年纳粹党崛起设立党卫队后希特勒就拥有一个由8名司机兼保镖组成的私人车队。但大部分成员是开警卫车或者备用车的。只有一位真正的心腹元老党员拥有长年为希特勒本人驾车的殊荣。莫里斯不仅参加过“啤酒馆暴动”,还协助希特勒整理过《我的奋斗》口述原稿。他为人风趣幽默,经常在希特勒坐车时逗得他开怀大笑。当时希特勒还没有上台执政,Fish估计他想效仿意大利人把葛丽当成政治联姻的工具加以培养。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就是墨索里尼的女婿。谁知管得越严越要出事:能言会道、负责开车的莫里斯抢先获得了葛丽的欢心。对这桩婚事希特勒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莫里斯有至少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结果导致23岁的葛丽以死明志;民间则谣传希特勒为保住政治形象谋杀了自己的外甥女兼情妇。

 

外甥女之死对希特勒刺激很大。因为伤心过度他没有参加924日葛丽在维也纳的葬礼。两天后又私下去位于维也纳中央公墓的葛丽墓地凭吊。历史学家甚至相信希特勒为此事一度得了抑郁症!虽然葛丽有可能至死都是在单相思,埃米尔·莫里斯还是识趣地自动请求离开车队到对犹太人态度相对宽松的德国空军服役(原因详见下文)。他的故事Fish还没有讲完:有两个小插曲将在下面写到。1936年希特勒的姐姐安洁拉与一位德累斯顿的建筑师结婚并辞去了总管职位 她能在女儿死后顶住谣言压力坚守岗位长达5年之久也算相当不容易了。对姐姐的离去希特勒很不高兴:别说出席婚礼,这位元首连结婚礼物都没送。据说在二战末期前景不妙的时候,希特勒安排手下为自己的姐妹送去十万马克现金,外加每人一万马克的银行存款。Fish总结一下:希特勒对亲妹妹是溺爱;对同父异母姐姐是敬爱;而对外甥女则是宠爱。人怕出名猪怕壮,希特勒为数不多的家人似乎特别喜欢拖他后腿。二战初期有位自称是希特勒远房侄子的人(安洁拉有一位1882年出生、离家犯罪出狱后开酒馆的哥哥)在自传里披露希特勒之所以疯狂迫害犹太人是因为他自己就有犹太血统并为此深感自卑。本书第二篇提到过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本是个生父身份成谜的私生子。那位希特勒的侄子声称阿洛伊斯出生于格拉茨(Graz,奥地利第二大城市)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岁。希特勒的祖母席克格鲁勃夫人是在犹太人家庭当女佣人时被强暴后生下阿洛伊斯。

 

因为事关元首自身的血统问题,纳粹党御用律师汉斯·法郎克(Hans Frank)奉命展开调查。结果令人惊诧:前面出场过的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再次出面证明格拉茨当地的犹太人早在15世纪就被全部驱逐出境。当地人甚至立法阻止他们的后代返回那里居住。这再次证明欧洲历史上自古就有反犹太思想存在。有了理论基础,接下来谈谈纳粹反犹太的实际行动。话说成立于1925年的纳粹党卫队原名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缩写LAH),最初编制290人。它是随着希特勒政治地位不断提升而特别组建的警戒安保小队。首任旗队长是参加过“啤酒馆暴动”的老纳粹党员朱利叶斯·池瑞克。作为党卫队初期唯一保护目标,阿道夫·希特勒的党卫队证件编号当然是1。而朱利叶斯·池瑞克的证号是2。早在党卫队成立之前池瑞克就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了。埃米尔·莫里斯离职后他更放弃堂堂旗队长之尊去当希特勒的司机。可惜那时党卫队还没有扩展到后来的规模,池瑞克从来没有得到过“全国领袖”的党卫队最高职称。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双手也没有沾上所谓劣等民族的鲜血。到1934年池瑞克因为身体健康问题离开了希特勒。19365月池瑞克因突发急性脑膜炎病逝于柏林。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池瑞克接任司机然后突然病死,党卫队证号168的新人海因里希·希姆莱是根本不可能继承旗队长职位的。(旗队长先由约瑟夫·迪特里希接任,后来才是希姆莱)

 


朱利叶斯·池瑞克

 


海因里希·希姆莱

 

后代对希姆莱这个人物误解多多。首先不少人知道他加入党卫队之前是养鸡场主,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是贵族富家子弟。希姆莱之父约瑟夫是巴伐利亚王室维特尔斯巴特家族的顾问,同时还是该家族继承人海因里希亲王的家庭教师。希姆莱的名字就是这位亲王给起的。按照天主教习俗他也就算是亲王的养子了。现存最早的希姆莱照片是在他七岁时拍摄的,那时已经戴上眼镜了。可见希姆莱是先天性近视而不是假装斯文。正因为这个生理缺陷一战期间他报名参军时被德意志帝国海军拒绝 官方说法是他因为还不到入伍年龄而虚报了一岁。后来通过人脉关系总算被贵族把持的帝国陆军录取。隶属部队巴伐利亚第11步兵团编组于慕尼黑,但并没有和希特勒呆在同一支部队里。 更可惜的是希姆莱还没有上前线德国就战败投降了。1919413日巴伐利亚州共产党人占领州首府慕尼黑宣布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本来已经退伍闲居的希姆莱加入右翼军事组织“自由军团”参与镇压 不过只负责后方支援任务。但慕尼黑于53日就被攻陷,希姆莱再次寸功未立。1919年春末“自由军团”解散后希姆莱才去学习务农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养鸡场主。其实上这段农场主生活只占希姆莱二战前生涯的一半时间。

 

1921年希姆莱一度想去乌克兰定居务农,为此曾向苏联大使馆通信咨询。1928年希姆莱迷恋上隔壁农家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典型“雅利安”女性玛佳丽特。但后者年长希姆莱7岁、以前经历过婚姻有一个男孩而且还是新教徒。希姆莱不顾双方家庭反对展开追求,结果两人于当年73日结婚。因为玛佳丽特当过护士希姆莱又有些积蓄,这对夫妻趁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结束后短暂的经济繁荣开了一家私人小诊所。那时希姆莱每月收入有200地产抵押马克,虽不大富却也小康。政治上属于右翼激进派的希姆莱因为在1923年“啤酒馆暴动”时担任冲锋队旗手而被希特勒看中。1929年希姆莱接任党卫队旗队长时,整个党卫队还是纳粹冲锋队的下属机构。当时冲锋队组织遍布全德国。人数已经膨胀至三百万之谱,比德意志国防军还多。埋下了日后被整肃压缩肢解的祸根。冲锋队总司令恩斯特·罗姆认为这个长相斯文的“旗手跟班”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同意希特勒将他任命为党卫队头目。没想到自己日后就是死在党卫队手里(详见本书第五篇)。希姆莱上任后大展拳脚,用16年时间完全改写了纳粹党卫队的历史。首先希特勒自己于1930117日下令:“党卫队的首要任务是在党内执行警察职责。”根据这一指示,1931614日注定是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得知希姆莱想在党卫队里添设情报单位,贵族朋友卡尔·冯·爱斯坦男爵向他推荐了一位名叫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海军武官。

 


莱因哈特·海德里希

 

因为曾经被海军拒绝录取,希姆莱虽然勉强同意面试,但几乎是刁难地只给海德里希20分钟时间。当海德里希听希姆莱说自己应聘的职务是情报部门主管时就知道这位全国领袖根本是个门外汉。原来海德里希是负责军舰上电台设施的通讯官。而希姆莱却认为间谍都是用电台发情报而使馆武官都是间谍,根本全都搞错了。野心勃勃的海德里希决定趁机爬上高位,于是在那20分钟里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在海军学校里得到的那点情报知识,不仅开列出任务重点还画了一张机构运作简图。结果希姆莱认定自己找到了一位“天生情报人才”,立刻批准海德里希走马上任。193211月纳粹党执政前夕,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带着三名部下在柏林土耳其街23号租了两间办公室开始筹备令人闻之色变的纳粹帝国保安处 后来升级为保安总局(缩写为SD)。那时纳粹党自己还在重组最后阶段,海德里希手头金费紧张,交完每月180马克的房租便所剩无几。其妻丽娜被迫免费负责后勤,几个人每周三吃一次土豆沙拉就算改善生活了!据说有一天冲锋队司令罗姆、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和纳粹副元首赫斯组队前来视察,海德里希把抽屉里剩下的几个马克全部搜刮出来交给妻子,上街买了一瓶香槟酒和几根雪茄烟招待贵宾。出身富户的希姆莱感动之余觉得很没面子,大笔一挥当场批条子拨给保安处每月一千马克的生活津贴!

 

有了经费保安处总算得以正常运作(真是外行,没有钱怎么搞情报?)。海德里希虽然搞情报是外行,但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等到他按计划建立起纳粹第一套情报记录卡片系统,天天加班死记硬背后至少对希姆莱有问必答,成了全国领袖身边的“情报活体记录器”。很多党卫队同事认为海德里希有一种很强的直觉,对希姆莱下发的情报他经常在建立卡片时注明:“我不相信”“这不可能(是真的)”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经常是对的。结果希姆莱和海德里希这对“黄金搭档”联手互补,创造了党卫队发展神话。Fish还记得小时候校方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时玩扑克牌。有好事者设计了某种简化纸牌游戏,规则简单也是比点数,一般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分出胜负。其中最有趣的是设计了“加减官”这张牌,既可以用来临时增加自己的牌点数,也可以消减对方牌的点数。简而言之,希姆莱是“加减官”里的加号。贵族出身的希姆莱在演讲里强调:“党卫队员必须绝对忠诚。对国家社会主义和纳粹党的忠诚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对元首个人的忠诚!”在他努力下党卫队从290人急速扩充到30万人(二战结束时达到100万),拥有12个下属机构,分支遍布全德。而海德里希则是“加减官”里的减号:他清楚是人就免不了有弱点,只要被抓住把柄就很容易被控制。在他努力下冲锋队人数直线下降为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最后在罗姆被镇压后变成了非军事性民间组织。

 


希姆莱从戈林那里

接手“盖世太保”

 

在海德里希等人帮助下,希姆莱因为成绩突出并得到希特勒支持逐渐于纳粹政坛崛起。在党内执行警察职责的党卫队免不了和真正的警察发生职能重叠进而冲突对立。1934年的“一体化”运动当中,因为兴登堡总统逝世失去靠山的德意志警察总监威廉·弗里克(Wilhelm Frick)屈从于希特勒。以出任纳粹内政部长为条件将警察部队交给控制“盖世太保”的戈林掌管。(二战后弗里克因此被处以绞刑)不久之后因为《政教协议》生效,纳粹在天主教占主体的莱因联邦设立普鲁士自由州,由戈林担任州总理。这样一来戈林涉及党政军(空军)权力过大威胁到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于是希姆莱就奉希特勒之命从戈林手里接过“盖世太保”全国指挥权。这一来搞得戈林很恼火。接下来他拒绝交出普鲁士自由州的警察指挥权并公开叫党卫队从他的地盘上滚出去!此时海德里希搞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帮助希姆莱压制住戈林,夺取了整个警察部队。话说赫尔曼·戈林参加过“啤酒馆暴动”,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空战英雄(击落敌机22架)。他自视为第三帝国内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为人傲慢目空一切。很多人都知道戈林有一句名言:“在德国会飞的东西都归我管!”纳粹德国从1935年开始重新建立武装。这其中生产周期最长的德国海军首当其冲,代号为《Z计划》。

 

1938128日德国首艘航空母舰“齐柏林”号下水,航空部长戈林却拒不给它配置舰载飞机。除了随主力舰出航的几架水上飞机(校射侦察机)按计划应该分配给海军的600架军用飞机都被戈林中途截留移做他用。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亲自去找航空部长理论,却被戈林用上面那句名言顶撞差点因此赌气辞职。戈林对反犹太运动有抵触情绪,每次纳粹开会提到犹太人问题时他总是借故提前离席。据说这事与戈林的妻子卡琳有很大关系。卡琳是最早的女纳粹党员之一,她对希特勒评价极高:“这是隔一百年才出现的人物,属于他的时代必将来临!”戈林就是在妻子鼓动下才加入纳粹党的。戈林深爱自己的妻子,上台执政后他住的豪华别墅是“卡琳宫”,游艇也叫“卡琳”号。偏偏卡琳交游广泛,其中有不少犹太人朋友。受到妻子影响戈林对党卫队试图清除空军内部犹太人的行为很不满 他认为这是在入侵自己的地盘。于是他又有了另一句名言:“在空军谁是犹太人由我说了算!”紧跟海军之后,戈林领导的德国空军重建工作也在紧张进行。1923年创立旦泽航空公司(后来的汉莎航空)的飞机商人艾尔哈德·米尔希1933年受戈林邀请加入纳粹航空部。此人对世界航空工业知识丰富,为德国重建空军以及创造全新的伞兵部队立下汉马功劳。因此米尔希1934年获得少将军衔,成为戈林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问题是米尔希有一半犹太血统。戈林亲自帮米尔希作弊“过关”,在雅利安血统证明书上宣称其生父并非犹太药剂师安东·米尔希,而是其舅卡尔·布劳尔!

 


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

 

此后米尔希官运亨通,官衔几乎每隔一年就升一级,1940年法国投降后米尔希晋升空军元帅,同时他也是第三帝国地位最高的犹太人。此事被海德里希发现后大作文章,迫使戈林放弃了对警察部队的控制权。大概是作为补偿,19361018日希特勒任命戈林为首任“四年计划”执行主席。充满反共狂热的纳粹党模仿苏联的“五年计划”推广实行计划经济,却自视优越故意缩减一年时间。“四年计划”不仅涉及经济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党政军民社会各个层面,职责权力甚大。也是在变身“四年计划”执行者之后,戈林才真正成为第三帝国的二号人物并和党卫队二号人物海德里希建立了上下级关系(详见本文番外篇)。在19366月希姆莱完成了将刑事警察、便衣警察、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整合到一起并最终于1938年起归属帝国保安总局的计划 希姆莱成为第三帝国警察特工系统真正的“全国领袖”。顺便说一下,全国领袖这个称号在希姆莱之前曾经被授予三位纳粹元老党员。但那只是荣誉头衔,从希姆莱成为纳粹警察头子开始它才变成有实权的职位。在1935年纳粹党卫队成员、布鲁诺·舒尔茨医生(Bruno Schultz)受命开始将雅利安人和其他劣等民族区分开来的一系列“科学实验”。这是一场假借科学之名定义非雅利安劣等民族的闹剧。下面晒一张作为研究成果公布的《欧洲人种区分图1号》。

 


欧洲人种区分图1

 

Fish可以负责任地指出其中三个人种。左上角第一位自然是优等雅利安人;第一排右侧则是最低等的犹太人。我之所以知道这点是因为曾经看到过那位犹太老人被强制端坐拍照,然后布鲁诺医生用游标卡尺测量他头颅特征的历史照片。可怜犹太老人尽管不满地吹胡子瞪眼,还是被迫任由纳粹当权者摆布。从上数第三排左侧是欧洲著名流浪民族吉普赛人。德国人则称之为罗姆人(Roma)。Fish认得他们是在为后面的番外篇整理资料时发现这个弱势群体的命运其实比犹太人还要惨。还请注意:因为该“研究”强调只针对欧洲人种,亚裔和黑人连上榜露脸的资格都没有!现代人对纳粹反犹太制度的第二大误解是以为德国犹太人一夜之间被日尔曼人包围、镇压迫害统统送往集中营。其实在纳粹德国整个反犹太活动是通过不断颁布新法令逐步升级的。仅在19331938年之间,纳粹政府就一共发布了400多条针对犹太人的法令。193345日,规定“非雅利安人种”不得再担任政府公职。425日该法令扩展至教育系统。很多德国私立学校发现如果辞退所有犹太教职员工自己将立刻面临倒闭!(据统计截至1935年,25%的德国诺贝尔奖得主是犹太人)有人问为什么二战结束后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审讯要在纽伦堡举行?原来纳粹用以迫害犹太人的两项基本法令都是在纽伦堡纳粹高层会议中出台的。

 

1935年底的第一道《纽伦堡法令》规定剥夺第三帝国所有“非雅利安人”的公民权与选举权。即使是在德国出生成长的犹太人也变成了外国侨民。第二道法令称为《日耳曼血统与荣誉法》,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祖辈都是日耳曼人才能算是“雅利安”民族。很多只有一半或者四分之一犹太血统的日耳曼人吃惊地发现自己从此被归类为“劣等民族”的一员。Fish在此指出这两道明显针对犹太人的《纽伦堡法令》和另一事件在时间上有着惊人的巧合。不知道诸位还记得埃米尔·莫里斯这个人么?就在1935年,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急匆匆地赶去拜见元首希特勒。原来在德国空军服役的前司机莫里斯正打算结婚。当时为了保证纳粹队伍的纯洁性,申请结婚的双方都需要出示雅利安血统证明。对党卫队成员要求更严格:甚至要追溯到申请人到1750年为止的祖先都是纯种雅利安人才行!个人认为1750年这个时间上限有误:那一年德国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政治事件。我认为纳粹将家谱追溯时间摆在1729年倒更可信一些:那年历史上有很多大事发生:乔治·华盛顿首次竞选总统连任成功;法国爆发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同年一位奥地利贵族在匈牙利加冕大公、国王后又在德国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时他自称弗兰茨一世。若干年后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拿破仑击败,法国随即彻底肢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兰茨一世被迫放弃皇位并将女儿嫁给拿破仑。不过他仍旧是奥地利国王,此后自称弗兰茨二世 真的是从老大降为老二了。

 

言归正传,莫里斯自持是老资格纳粹党员竟不顾自身有四分之一犹太血统背叛已经以死殉情的葛丽另寻新欢!自认善于揣摩上意的希姆莱判断一旦深爱葛丽的希特勒听闻此事,就算不下令把这个犹太冤家拉出去枪毙,至少也应该把他从党卫队除名才对。谁知道希特勒听完希姆莱的报告后反应异常平静。这位以反犹太主义知名于世的德国元首叫来秘书,让后者立即起草一份文件。内容是授予资深纳粹党员埃米尔·莫里斯“荣誉雅利安人”称号!这下倒把希姆莱惊讶得目瞪口呆。为此Fish大胆假设:葛丽在自杀之际留下的遗书 里面恳求希特勒不要对她的心上人打击报复。天真的女孩利用舅舅的爱保住了莫里斯,却让全德国境内的犹太人为此受到史无前例的疯狂报复。在莫里斯结婚之后心理失衡的希特勒把失去外甥女的多年积怨化为一道道反犹太法令。1938817日,强制规定没有犹太教名的德国犹太人必须加上中间名(教名)以色列(男性)、萨拉(女性)。Fish搞不懂萨拉(Sara)为什么当选女性犹太教名?用历史上有名的犹太美女拔示巴岂不更好?929日,规定犹太人不得在第三帝国境内拥有庄园农场。105日,在所有犹太人德国护照上加印醒目的红色大写字母J(德语Juden的开头字母)……而全德首位“荣誉雅利安人” 埃米尔·莫里斯个人倒是对元首感恩戴德。19454月莫里斯驾驶小型飞机闯入被苏军重重包围的帝国首都柏林 他想救希特勒逃出险境,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绝。为此这位营救希特勒未遂的犹太叛徒战后被判处四年劳役。

 


犹太人护照上红色大写字母J

 

1935年底的两道《纽伦堡法令》为起点,对德国境内犹太人的迫害迅速升级为驱逐出境。很多人知道 “水晶之夜”是纳粹迫害犹太人运动的起点。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实是针对一起刺杀事件的报复行动。19388月,纳粹政府取消所有“非雅利安人”在德国的居留许可并勒令其限期离境。19381028日午夜,德国各地大约1.2万名原籍波兰的犹太人被穿便服的纳粹分子破门而入从家里赶到大街上。除了一个小行李箱之外,犹太人的其它财产均被纳粹政府没收。而后这些犹太人被集中用火车运输驱赶到德国与波兰的边境。德国方面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执行这一所谓“波兰计划”目的是将原籍波兰的东欧犹太人赶回老家去。不巧的是当时波兰法律规定离开波兰5年以上的外国侨民自动失去波兰国籍。因此只有约四千名仍保有波兰国籍的犹太人被获准入境。剩下的数千人滞留国境,饥寒交迫又赶上大雨天气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其中一些人试图冒险逃回德国,却遭到纳粹狂热份子开枪射杀。第二天波兰政府才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接受了所有的犹太难民。1938113日,旅居法国巴黎的犹太青年赫舍尔·格林斯潘(Herschel Grynszpan)收到一封从德国匿名寄出的明信片。上面的文字内容是描述其父母在“波兰计划”当中被驱逐一路上的悲惨遭遇。怒火中烧的犹太青年决定报复。他趁周末购买了左轮手枪和子弹。

 


被害人恩斯特·冯·拉特(左)

行凶者赫舍尔·格林斯潘(右)

 

1938117日(星期一)格林斯潘自称需要纳粹政府帮助的留学生混进德国驻巴黎大使馆。被引入使馆秘书恩斯特·冯·拉特的办公室后格林斯潘举枪就射,一口气打光了枪内全部五发子弹。其中两发子弹击中外交官的胃部。拉特痛苦倒地后陷入昏迷。行凶后格林斯潘坐等警察赶到。他交给法国警方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必须让全世界知道我的抗议!”。两天后被害人拉特不治身亡。讽刺的是战后解密文件显示恩斯特·冯·拉特因为“一贯同情犹太人”被纳粹认为是政治上不可靠的官员,遇刺时他正因此遭到盖世太保的调查并即将被遣返回国。可以说整个“格林斯潘行刺事件”都是纳粹精心布置的政治阴谋。此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三帝国全境排犹运动升级与著名的“水晶之夜”。1938119日至10日之间的深夜,大量德国人“自发”走上街头打破犹太商店的橱窗,涂写反犹太标语并洗劫货物财产。他们还到处焚烧犹太教堂,殴打所有能遇到的犹太人并将其扭送集中营。根据事后统计德国各地有7500个玻璃橱窗被砸;1574间犹太教堂被烧;约25千人被关进集中营。不过在一片混乱中当场死亡人数却不足百人。还有约10位日尔曼人被当作犹太人惨遭误杀。有趣的是“水晶之夜”还在刚刚合并入第三帝国不久的奥地利境内同时发生。仅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有94间犹太教堂被焚毁。以上一切都证明“水晶之夜”其实是纳粹政府组织的一场排犹运动。

 


“水晶之夜”后柏林街头惨状(两则)

 

有件事Fish一直想搞清楚:和教堂不同,德国犹太商人又没有在他们的店铺上高挂大卫之星或用希伯来语书写店招,那些雅利安人是如何辨别犹太和非犹太商店的呢?直到为本文查找资料时我才发现:在用《纽伦堡法令》取消犹太人的公民选举权后不久又出台了附加法令:犹太人不得按当时风气在店铺门口悬挂纳粹德国旗帜。原来如此!战后发现全国领袖希姆莱下令德国警察在现场袖手旁观“不得干涉民间自发运动”的文件;还有党卫队二号人物海德里希签名的、关于“保证(行动规模)不得失控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训令。普鲁士自由邦总理戈林事后在紧急检视会议上公开嘲讽海德里希:“我倒是希望你能再多杀两百个犹太人,而不是破坏他们的财产!”可见戈林不是真的在乎犹太人的生死,而是心疼这次行动没有像上次的“波兰计划”那样为自己和政府增收创利。有人会问:发生了如此恐怖的暴力事件,一贯精明的犹太人为什么不赶快逃离德国?首先“水晶之夜”的奇特之处在于,因为它是“人民自发运动”,所以纳粹政府出面对所有受害者进行了经济赔偿。有资料显示当时赔款总金额高达十亿地产抵押马克!也难怪身为“四年计划”执行官掌管经济的戈林会心疼了。当然如果受害者离开德国这笔赔偿金是不可能拿到手的。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人类贪财的本性使一部分犹太人仍对纳粹政权心存侥幸,永远失去了出境逃命的机会。

 

有很多保持清醒的犹太人不是不想逃命,而是根本无处可逃。篇幅所限这里仅举一例:1976年美英合拍的影片《苦海余生》。这是一部特殊的反法西斯影片:首先它是一部文戏。毫无战争场面但到处是没有硝烟的唇枪舌剑。作为中美恢复外交蜜月期的产物,也是在紧张翻译后中国于1970年代末首次“同步上映”的外国电影。另外片中一对年轻犹太情侣绝望服毒、赤裸相拥死在床上的镜头堪称那时国内允许的大尺度裸露之最。更重要的是该片整个剧情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1939513日,一艘名为“圣路易”号的豪华定期邮轮从德国汉堡港起航,目的地是拉丁美洲国家古巴的首都哈瓦那港。船上九百余名旅客几乎清一色都是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德国社会上层精英及其家属,因为纳粹的排犹运动被迫乘船出国避难。为了安抚上船时遭到纳粹侮辱性搜身的客人,施罗德船长好心地安排盛宴,乐队伴奏并放映电影助兴。谁知道船上大副席恩迪克是纳粹特工。他故意将喜剧电影换成了希特勒反犹太演讲纪录片。船长的好心变成驴肝肺,还得出头向乘客赔礼道歉。长话短说,一船犹太难民经过长途奔波好不容易到达古巴,却被当地政府拒绝登陆!原来客轮航行途中古巴移民局长贝尼特兹勒索犹太人高价贩卖签证东窗事发。布鲁总统在没收其非法所得后赦免了移民局长却颁布禁令宣布贝尼特兹签发的入境签证全部作废!当时就有一位乘客精神崩溃,自残后跳海以求上岸。包括自残者在内只有29名幸运儿在哈瓦那成功登陆。其中有6名非犹太人和22名贿赂新移民局长及时获得入境许可的犹太人。

 


与“圣路易”号同

级别的远洋邮轮

19395月明信片)

 

电影里面隐去的一段史实是“圣路易”号62日被古巴驱逐后曾经开到美国东海岸迈阿密申请政治避难。因为1929年爆发过经济危机,当时就连“移民天堂”美国也拒绝移民入境。这件事大到美国外交部不敢管,美国总统又不肯表态。最后是由当时的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和国务卿赫尔两次开会后决定拒绝接收这批犹太难民。这对政坛死敌难得联手,利用了一个技术环节作为拒绝申请的理由:签发美国临时入境许可时文件上必须注明(意外发生后)遣返地址。由于这些犹太人拒绝回德国,那么出发地汉堡是不能当作有效地址使用的。再次被拒后又有乘客绝望地跳海自杀。接着加拿大也拒绝“圣路易”号入境。船上间谍席恩迪克得到指示:纳粹政权将努力使船上这九百多“人渣”到处碰壁无法上岸。最后“圣路易”号将调头开回汉堡。纳粹在证明“犹太人在全世界都不受欢迎”理论后将把乘客全部押到集中营去。66日四处碰壁后“圣路易”号被迫返航。期间又不断发生乘客自杀事件,服毒跳海花样百出。正直的施罗德船长决定当船驶过英国海岸时人为制造触礁事故,让乘客们按照国际海事公约上岸避难。幸运的是在古巴登陆(一说美国)的非犹太美国乘客特鲁伯律师(Morris Troper)四处奔走活动,及时成功获得了英、法与荷兰三国的上岸避难许可。不幸的是“圣路易号事件”得到解决后仅两个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荷兰4天内被德军占领。到1942529日,法国犹太人也被迫戴上了黄色的“大卫之星”标记。正如影片结尾的简介显示,“圣路易”号上获救的九百多名犹太乘客当中仍有约六百人在战争期间被捕死于纳粹集中营。关于集中营的密辛故事,Fish将另外以番外篇形式加以叙述。多谢观赏,敬请期待!

 

 

 

 

 

(第四篇完,敬请关注番外篇  终结灭绝营  回总目录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