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di 21 janvier 2023

剑走偏锋:抗日战争拾遗(2)


 

第二章 英雄篇

 

  英雄的定义,可谓变幻莫测,层出不穷。Fish校对自己作文时使用的第十版《新华字典》里是这么定义的:“1. 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而有功绩的人。2. 英武过人的人。”本人是文言文爱好者,相对于现代字典词条,我更喜欢古文里面的解释:“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也就是说,所谓“英雄”,首先是普通人。要成为英雄,必须对自我有深刻的反省与了解,明白自身先天的长处和弱点所在。再凭借后天的磨练,或者机缘巧合,发展优势,超越缺陷,达到更高的境界。套用哲学上的一句话:“所谓英雄,不过是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人生道路上偶尔绽放的一道灿烂光辉,偶然被别人看见、记录并颂扬罢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哪种解释,都有它的道理。英雄和凡人都是血肉之躯,区别在于思想境界和行为作风。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抗战时期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其中有一段歌词唱到:“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涌现出的英雄之多,可谓世界之最。如果要像美国人纪念越战阵亡军人那样,建立纪念墙并在墙体上刻下清晰完整的姓名,恐怕这堵中国抗战纪念墙真的要有北京八达岭长城那样长了。中国现存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主要是无名英雄纪念碑,也是这个道理。

 

  无名英雄之所以难以写文章缅怀纪念,因为他们只留下了英雄事迹,却无法得出更多个人身份背景。给Fish留下印象的有两个典型例子:其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某位日本商人为了投资来中国考察。他选了中国某地一个非常偏僻的乡下作为目的地。在当地公务人员陪同下,日本老人激动地四处查看。通过翻译一问之下,他原来是个侵华日军的老兵,这次来是想在有生之年回到过去战斗过的地方故地重游一次。这个过去的日本兵指着一片树林说道,当年有两个中国姑娘,很年轻,很斯文,看起来好像还是学生,化妆跑到这里来刺探日军的情报。日本人发现并且逮捕了她们,把两个人绑在这林子里的大树上严刑拷打,希望反过来能从她们口中得到中国军队的情报。两个女孩子坚决不泄露任何情报,被活活折磨死了,连姓名都没能问出来。日本人还问呢,这两个女人是你们中国抗日的英雄,怎么没给立个纪念碑?陪同的中国官员根本没听说过这回事,脸色变得很难;日本人来当地投资的事也就此告吹了。其二是日军侵华攻占南京之前,在郊区与中国国民党精锐部队爆发了激战。一辆中国军队的轻型坦克在战斗中被打断了履带,没法动弹。因为日军包围上来,车上两个坦克兵无法出来修理,又舍不得弃车而逃,只能拼命用车上的机枪对敌扫射(当时中方的轻型坦克主要是从德国、意大利一类的欧洲国家进口的,没有安装火炮,主要武器就是机枪,Fish注)。日军耐着性子,准备等中国人打光子弹再上去,连人带车全俘虏下来。可是车上的两个中国兵打完了子弹,不管对方怎么喊话,就是不肯出来投降。日军没别的办法,只得找到坦克上的瞭望孔,把手榴弹投进去,连人带车都炸毁了。和上述的两男两女一样,抗日战争当中大多数牺牲的英雄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如果要一一追查出来,恐怕要成立特殊的学术门类,而且可能非一代人的时间可以完成。篇幅所限,Fish只能在有名的抗日英烈抽取下面两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人们对抗日英雄的事迹存在着一些误解,需要仔细剖析,还原真相。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能够給历史爱好者们留下一些感叹,于愿足矣。

 


侵华日军为中国军人修建墓地

 

1.  赵一曼遗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于190510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母亲兰明福。她父亲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人看病为业。母亲兰明福,是典型的家庭主妇。李家共生六女三男,赵一曼排行第七,上有1个哥哥、5个姐姐,下有1个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女儿。19138岁入私塾学习,成绩良好。191813岁时,父亲去世,由封建思想严重的大哥李席儒和大嫂周帮翰管家。赵一曼于“五四”时期接受进步思想,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冲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缚,选择了离家出走。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9月,赵一曼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赵一曼遗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奉命到东北,在沈阳的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3年,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同年4月,参加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日罢工运动。1934年春,赵一曼改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铁北区区委书记,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游击队,配合抗日部队作战。1935年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亲自上阵,率部活动于哈尔滨以东地区,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193511月,在与敌作战中,为掩护战友,赵一曼女士面对大量前来“讨伐”的日军。把生留给别人,自己毅然在大部队突围后,仅率领几个人殿后。在激烈的枪战中,赵一曼的手腕中弹负伤。在寒冷的夜里,她和战士们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转移到山岭下的一家农舍。几天后,日伪军的密探发现了赵一曼藏身的地方。讨伐队包围了破败的农舍。面对着围困和喊话,她并不应答,用受伤的手腕举枪对着敌人的声音回击。赵一曼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倒下了,讨伐队的子弹打断了她左腿的骨头(一说为右腿),赵一曼女士倒在雪地里,于昏迷中被俘。讨伐队用一辆牛车把赵一曼押往县城。

 

  牛车把赵一曼女士拉到珠河县公署门前,讨伐队把她抬到县公署的正厅,交给了他们的上司大野泰治(时任伪满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牛车上抬下的赵一曼失血过多,濒于死亡。据大野泰治后来在战犯管理所供称,“(第一次)我用马灯一照她,看到她满脸苍白,全是汗。她抬起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她那仇恨的目光,竟然使我感到一阵颤抖,心里发凉。”虽然大野感到这个清瘦的女人已经命悬一线,但仍能感觉到在她身上弥漫着的大家闺秀的书卷气与军人冷峻的混合,发现她与别的女性有明显不同。也正因了此,大野泰治意识到自己捕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大野决计亲自审问垂死的赵一曼,他想在赵女士死亡之前,掏出有价值的东西。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就连夜对其进行了突击审讯。开始审讯赵一曼女士的时候,大野泰治不断地用鞭子把手捅赵一曼手腕上的枪伤伤口,而且是一点一点地往里旋转着拧,碰到骨头后再不停地搅动伤口的创面,继而用皮鞋猛踢她的腹部、胸部和脸。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虽然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一共折腾了两个小时,大野没能在冷汗涔涔的赵一曼那里,获得任何有关抗联的情况。大野泰治第一次感到堂堂日本皇军的自尊受到一个中国弱女子的挑战。

 

  大野泰治从最初的骄横,到好言拉拢,乃至最后的疯狂折磨,用尽各种手段,却无法从这个他称为“了不起的人物”的弱女子口中得到任何情报。他不得不对赵一曼的人格由衷钦佩。日后无论是殴打、火烧还是电刑,都不能让赵一曼俯首就范。就在审讯赵一曼期间,有一次大野临时被派到新京受训。他临行前特意到监狱里看望赵一曼,突然恳请赵一曼女士为自己留字纪念,这是一个怎样的颠倒啊,难道是大野泰治良心发现了么?不,作为酷刑的实施者,他没有悲悯心和深切的忏悔,也许只是当时他内心深处萌生了一点对女英雄的崇拜。对别人施以酷刑者,自己内心深处也难免被残忍所折磨,而居然想在被迫害者那里得到一丝宽恕和抚慰。赵一曼写了律诗《滨江抒怀》送给了大野泰治,全诗为: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面对这样一首反满抗日诗歌,真不知当时身为日军头目的大野泰治心里作何感想?大野后来就一直保留着这页纸,活像对待一个圣物。日本战败后大野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的雇佣军,任太原绥靖公署炮兵集训团上校教官。国共内战后,于19501212日被捕。在战犯管理所交出了这首诗,在交出的时候,他先是立正站起,对写有诗歌的纸片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忏悔。他说“我一直崇敬赵一曼女士,她是真正的中国女子,作为一个军人我愿意把最标准的军礼给我心目中的英雄,作为一个人,我愿意下跪求得赵女士灵魂的宽恕。”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日军为留下活口好取得情报,一度决定送赵一曼去伪满洲国重要城市哈尔滨的市立医院治伤。她却乘机晓以民族大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竟然争取到了负责看守的伪警察董宪勋和负责治伤的见习女护士韩勇义的同情。19366月上旬,董宪勋打听到日军打算在7月处决赵一曼,遂决定和韩勇义一起帮助赵一曼逃离虎口。韩勇义主动拿出自己的嫁妆,换取现金和药品。24日夜,三人计划完毕。于1936628日夜间,趁着天降大雨,先是由董宪勋花钱雇了一辆白俄司机开的出租汽车,把韩护士和赵一曼从医院后门送到一家屠宰场,再换乘韩勇义事先准备的轿子把赵一曼抬到宾县荒山嘴子附近,最后三人换乘私家马车,一同逃离哈尔滨朝东奔向抗日游击区。次日早晨,日军发现赵一曼逃跑后,先是抓住了白俄司机,后来又找到了轿子铺的主人和轿夫,确定了赵一曼一行的大概出逃方向。日伪军马上乘车去追。途中路上的阿什河桥被前一天夜里的暴雨冲垮了。日本警察到附近的村庄征到几匹马,继续骑马绕道直追。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阿什河以东二十多公里的李家屯地方,赵一曼一行被日伪军追上逮捕,功败垂成。赵一曼女士再次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董宪勋、韩勇义以及董宪勋的叔父董广政。

 


在医院疗伤的赵一曼

 

  赵一曼第二次被捕后,日本宪兵对赵一曼的折磨不断升级,他们寄希望于那些曾经令许多人发抖,许多人丧失意志的酷刑能在她身上产生作用。上老虎凳、灌辣椒水……但是用尽了各种酷刑,结果却可想而知:赵一曼仍旧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193682 (农历六月十六),敌人最终将她押往珠河县枪决。日伪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死刑,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时过境迁,在关于这位女英雄就义过程的描述上出现了某些错误。比如有文章称:“8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伪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以上内容基本属实。赵一曼从被捕到走上刑场历经9个月的时日,即使但丁在《神曲》里描述的地狱,恐怕也没有那样恐怖。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有人认定到得最后时刻,她身上白骨外露,伤痕累累,基本上是被抬上刑场的,已经不具备书写能力。正因为如此,后来有人怀疑所谓赵一曼遗书/遗言的真伪。实际上,赵一曼当时不仅能写信,而且她向日伪军要纸笔留下的遗书不是一份而是内容不同的两封。其中先写的那封信的内容如下(原信为楷书,从右向左竖写):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第二封信内容为: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这两份遗书是伪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报告中,用日文照原样真实记录下来的。报告中这样写道:“在押送途中,她(赵一曼)虽然感到死亡迫近,但丝毫没有惊慌,反而说:‘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她希望给她的儿子写一封遗书,从押送的职员处借了笔和纸,前后两次,写了反满抗日遗书。”那么为什么会有内容不同的两封遗书呢?第一份遗言感情奔放,应该是赵一曼的真心话。可以想见,赵一曼希望这份遗言能转到儿子(小名宁儿,大名为陈掖贤)的手里,表达她作为母亲的遗憾和对儿子的期望。然而,她也清楚地意识到,首先看到这份遗言的将是杀害自己的敌人,这些残酷而暂时强大的敌人也许会拿着她的遗书,去寻找和迫害她的儿子,于是,她再次拿起笔,又写了一份与她被捕后编造的假口供一致的另一份遗书,看起来又好像是余言未尽有所补充。赵一曼至死都思维敏捷,日伪军不仅搞不清她遗言内容的真伪,甚至无法判断她的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姓甚名谁。

 

  赵一曼被处决的时候,大野泰治因病回日本休假。尽管大野泰治的工作几经变动,但他始终关注着这个抗日女英雄。甚至对于赵一曼牺牲前的每一个细节都极其留心。从日本返阿城任所时,大野路过哈尔滨,住在日军特务股长大黑的家里。大野问起赵一曼,大黑的一个同乡森口作沼(当时正在大黑部下当警副)对大野说:“赵一曼和周百学(又名周伯学,另一位抗日女英雄)被引渡给宪兵队杀掉了。为了让大野先生知道杀他们的情况,我要股长让我到现场去。这两个人是带着手铐脚镣,由四五名宪兵押解来的,后坐载重汽车到专门枪杀中国人的郊外。从汽车上把他们押下来后,上级宪兵(大概是个准尉,我记不太清楚了)对他们说:‘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周百学说:‘我死后,要到母亲那里去,带着脚镣走起路来不方便,给我把脚镣取下来。’宪兵苦笑着把脚镣取下来了。接着又问赵一曼:‘你有什么话讲吗?赵一曼说:‘没有什么说的了,不过我家乡还留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她故意把儿子说成是女儿,以迷惑敌人,Fish注),如果能把我的话传给她,就这样传吧:母亲为了抗日运动,不能留在你身边教育你,但是代替这个的,是母亲用实际行动给你指明了应该走的道路。仔细地认清母亲的行动,不要走错了路。’这时候宪兵里的行刑队指挥者对已经举枪待放的四名宪兵下令:‘开枪!’枪声响了,两个中国共产党人倒下了,她们态度从容,毫无惧色,令人震惊。”如果森口警副的回忆无误,除了遗书之外,赵一曼临刑还按照第一封信的内容,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民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原伪满警察厅)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纪念馆右侧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走笔至此,关于赵一曼的故事本可以圆满结束了。可是,还有一段关于她的历史公案,不得不在此提一下。2008年菏泽学院中文系的石耿立教授因为在个人博客上发表《遮蔽与记忆:赵一曼》一文并于次年7月出版同名书籍,被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告上法院。起因是石教授在文章里面援引所谓《关于赵一曼女士伤检诊断报告》(1936728日滨警司法密809),声称滨江省公署警务厅涩谷三郎厅长决定专门从日本本土运来最新式的电刑刑具。指示行刑的日本特务不要有任何顾忌,可以直接电击赵女士身体最脆弱、最敏感的部位。文中描述了这场断断续续持续了7个多小时的电刑。其中727日上午对赵一曼女士身体受伤情况诊断的内容包括对其咽喉、乳头、乳房、会阴、阴道、泌尿器官和肛门等部分受伤害情况的详细描写。原告认为以上内容严重失实,涉嫌对赵一曼烈士的人格侮辱。其实这篇报告的内容石教授也是从别的书里转抄来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篇名为《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受刑记》的网络文章。该文由匿名作者于200586日发表于中华网的网刊《中华文史周刊》。Fish有幸(其实是不幸)读过它的部分转载内容。这篇假托爱国主义的文章充满了对酷刑与虐待的露骨描述,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模仿日伪军报告口吻写的黄色小说。其实这篇文章的破绽很明显:当时哈尔滨所在的伪满洲国统一使用“康德”年号,日方则为“昭和”纪年,根本不可能在编写的正式报告当中使用公元纪年。英烈事迹,不容胡乱演义。希望各位朋友分清真伪,不要被误导了。

 

 

2.  杨靖宇死后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人。杨靖宇生于1905213日,出生于大地主家庭。4岁丧父,与母亲、妹妹一起生活。1912年入私塾读书,1918年考入确山小学,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杨靖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其故乡河南省确山领导农民运动。19274月,在确山领导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警察的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并在罄石县建立了游击根据地。19331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后来简称“一 ·二六指示”),根据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19339月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次年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它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随后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下辖第一、第二军),在东边道(今吉林东部及辽东)几十个县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他的基本部队有7000余人,还领导了一万人左右的统战关系部队,成为抗联武装中一支最大的主力军。

 

  为巩固其战略后方,侵华日军在1938年一年内将其驻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战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讨伐”力度。一些无党派的土匪武装经不住艰苦考验纷纷瓦解,杨靖宇率部突围进入长白山区建立密营,坚持战斗。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时展开封锁和“讨伐”。面对强敌,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保存实力。他自己带60人东进。没想到因为其手下叛变使行踪暴露。经过激战后,他身边只剩两人,被日伪军封锁在伐木场附近的山中。1940 218日,杨靖宇的两个警卫员下山买粮,被日伪军发现,在战斗中牺牲。19402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遭遇,交战20分钟后英勇牺牲,年仅35岁。官方说法是:“当时日本人找来了一个门板,把杨靖宇的尸体放到门板上立起来,拍了一张照片。随后,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了蒙江县民众医院进行解剖。日本的军医残忍地剖开杨靖宇的腹部,只见他的胃里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示众。杨靖宇死后,东北抗联运动陷入低潮,日本人更认为中国人在东北的有组织抵抗已经趋于瓦解,对此事大肆宣传。

 


杨靖宇画像

 

  东北抗联的爱国者们在日军控制区整整和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搏斗了14年,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解放整个中华民族被日寇所奴役的同胞。就算最后失败了。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的志气是超卓的,他们的毅力是坚决的,完全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勇敢的精神。在东北长期沦陷,尤其自1938年以后他们几乎被世人遗忘了。这些些被弃的人们,在东北的森林中、雪原上,顽强地和敌人们争夺着民族的自由与尊严。有时候他们聚在那儿唱着雄壮的抗日军歌,有时看着那秋岭上的归云,眼中含泪望着祖国的天野。以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挥了中国人特有的强韧的民族性,安慰为抗日救国而牺牲了的地下先烈,他们何尝不在那个时候怀念着父母妻子?何尝不想到自己可贵的生命?但是那个伟大而又重要的任务担在他们的身上,为了解放整个民族,这个高尚的思想,主宰了他们的一切。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代表人物,杨靖宇牺牲前后和当时的细节很长时间不为人知,甚至“杨靖宇身负重伤,战斗到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的说法一度占据主流媒体、流传了数十年。就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权威的官方机构在1985年以前对杨靖宇事迹的展出说明里面都这样写的。

 

  杨靖宇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消灭、牵制了大批日本关东军,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下不可磨灭的贡献。杨靖宇的事迹广为人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流传的一些杨靖宇故事,有的语焉不详,有的与历史真相有一定出入,其中一些重要细节还有明显错误。54岁的刘贤(2007年时年龄)先后在吉林省靖宇县史志办公室和白山市《长白山日报》社工作。19821985年间,她在全国各地采访抗联老战士、知情人、与抗联作战的敌人、甚至抗联叛徒等138人,详细地记录下杨靖宇和他领导的抗联一路军的事迹,揭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纠正了一些关于杨靖宇的错误说法。她先后发表有关杨靖宇和抗联的研究论文40多篇,新闻作品数十篇,出版了《抗联一路军在濛江》《长白山抗联斗争史》《抗日名将杨靖宇》等专著,至今仍在继续研究当中。根据刘贤的调查,杨靖宇牺牲的过程如下:

 

  1940223日(农历正月十四)上午10点钟左右,拖垮了跟踪讨伐的几百名敌人后,6天6夜粒米未进、几乎已经成功突围的杨靖宇在伪通化省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西南5公里处的三道崴子林中,遇到保安村四个进山打柴的农民,杨靖宇请他们代买些粮食和衣物。这四人中有一个叫赵廷喜的,是特务李正新的连襟,下山后被李套出了消息。在赵廷喜的带领下,敌人把杨靖宇包围,劝降不成,下令射击,杨靖宇中弹牺牲。刘贤说,抗联叛徒、机枪手张奚若是直接射杀杨靖宇将军的凶手,他用机枪点射当场打死了杨靖宇,将军胸前挨了四五发机枪子弹。当年赴现场指认杨靖宇遗体的张秀峰侥幸活了下来。1983年夏天,张秀峰对前去找他核实情况的刘贤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张秀峰原是抗联一路军警卫排排长,在杨靖宇牺牲前20多天前的194021日,从15岁就被杨靖宇收养的张秀峰带着抗联机密文件和9000块大洋的活动经费叛变投敌。据他介绍,张奚若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民兵组织,19388月参加抗联,在一路军一师机枪连当机枪射手,19388月随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他叛变后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张奚若和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当时被人称为“铁三角”。1940223日中午,他们三人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派往讨伐杨靖宇的现场,当时他们挨在担任现场指挥的日本警佐西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话劝降不奏效时,西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一个点射,杨靖宇随即中弹,倒在那棵拧劲子树前的雪地上。从杨靖宇牺牲当天日本人拍的照片上也可清晰地看出,他胸部有一排弹孔,而头部没有伤痕,脸上只有冻伤痕迹。刘贤说根据他的调查杨靖宇“自杀说”是当地一个农民道听途说后编出来的,以讹传讹流传了很多年。另外,杨靖宇牺牲后,当地群众对告密者和叛徒的愤恨之情极大。亲手射杀杨靖宇的张若奚等人不敢承认那是自己的“功劳”,得以躲过解放后的肃反运动,活到1983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同时也使英雄牺牲的真相长期成为谜团。

 


杨靖宇遗体照片。周围大都是抗联

的叛徒,前排左侧第一人为张秀峰

 

  1983年夏天,刘贤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采访了亲自化验杨靖宇胃部的中国医生洪宝源,那年洪医生已年过70了。洪宝源出生于大连,193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医术,毕业后作为研究生留校,1938年春天他奉命来到东北,在濛江县城开个公医诊疗所。当时讨伐队的指挥者、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不明白这么多天杨靖宇到底吃了什么,还能这么顽强地和他们作战,就亲自用指挥刀剖开杨靖宇的肠胃,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一粒粮食。他就叫两个日本兵用盘子端着切下的胃,去公医诊疗所找医生洪宝源那里化验胃里到底有什么。洪宝源回忆说:“当时几个日本兵用托盘端来一些东西让我化验,我一看,是人的胃,看样子是因为长期饥饿,导致严重萎缩,都变形了。进一步化验,让我吃惊的是,胃里面竟然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显是刚刚吃进去的,一团一团还没变样呢。”他说:“一些描写杨靖宇的书上说是日本军医剖开了杨靖宇的身体,摘取了胃部,看到敌人如此残忍,现场解剖的中国医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杨靖宇的肚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等等,其实这写得不对。第一,解剖时我不在现场,就是化验开始后我也不知道那是杨司令的胃留物,最后是我自己意识到的,所以没有当场流泪这回事。第二,应该说杨司令的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并没有树皮。那是寒冬腊月天,濛江的天气奇冷,地都冻裂了,上哪去搞树皮啊?一个有伤有病的人扒得动树皮吗?再说,吃树皮一般都是春季和夏季,一上秋树皮老了不好扒也不好吃了。当时杨靖宇若真有吃树皮的机会,说不定能不死,因为树皮能够消化,可那时他是连树皮都没的吃,胃里净是棉花啊!那东西别说吃了顶不顶饿,就说吃吧,一般人也吃不进去 没法下咽。”洪宝源对刘贤说,这件事他一生一世都不能忘怀,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忍不住要掉泪:“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多么悲壮的牺牲场面都有,可吃棉絮这种活法却只有杨靖宇一个,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岸谷隆一郎

 

  洪医生说的对,杨靖宇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如此,这位中国民族英雄死后,他的事迹仍然被活着的人继续演绎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抗日英烈的尸骸很难保留下来。前面提到的女英雄赵一曼,就是因为被枪决后日本人不许任何人收尸,把残骸丢到荒野去喂野狗,所以后来只能用埋葬照片的“影葬”方式修墓纪念。相对而言,杨靖宇将军的尸体能够一直完好地保留下来,也是另一个“独一无二”的奇迹。岸谷隆一郎确定死者就是杨靖宇后非常兴奋。当晚他把杨靖宇的遗体放在自己住处的后院。1940224日,即杨靖宇被打死次日的早晨6点多钟,岸谷就起来集合队伍,叫人抬来铡刀,王佐华、张奚若分别抱着杨靖宇的头和腿,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执铡刀,一刀就把杨靖宇的头颅铡下。岸谷此举一为把杨靖宇头颅示众,二为向上级报功。岸谷隆一郎“剿灭”杨靖宇后,把他的头颅作为战利品送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长春市),将战斗经过汇报给他的上级 日军南满地区军警讨伐司令长官野副昌德。接下来的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事后没几天,这位堂堂的侵华日军少将司令就给岸谷打电话,说自从杨靖宇死后他连续几宿睡不着觉,晚上一闭眼就做噩梦,梦见一个人大叫“还我头来!”。迷信的岸谷找来中国道士解梦算命,道士说杨靖宇是天罡星下凡,割掉他头颅犯了煞星,将有血光之灾。若想破灾必须给他全尸安葬,让他入土为安。3月初,同样迷信的野副昌德指示岸谷按道士掐算的吉日安葬杨靖宇。因为杨靖宇的头颅已经上缴不可能取回,就找了两个木匠用柞木雕了个人头,替代杨靖宇的首级。3月5日,在濛江县西山关帝庙召开杨靖宇慰灵祭大会,伪通化省警务厅人员和伪濛江县公署所有官员及当地百姓数百人参加。岸谷隆一郎特地从通化市找来两个日本神道教道士做道场,按日本习俗祭奠后,把杨靖宇安葬在保安村西岗上,岸谷在松木牌上亲笔写了“杨靖宇之墓”。当然,侵华日军公开安葬杨靖宇同时也是出于平息民愤,邀买人心的目的。就这样,日本人鬼使神差地帮了中国人一个大忙:把抗日英雄的尸身完好地保留下来。

 


野副昌德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英雄头颅的去向。伪军将杨靖宇的头砍下后,放进木箱送到了通化市伪警察本部。1940225日,日军将杨靖宇的人头在通化示众了3天后,送到了“新京”(今长春市)关东军司令部,放在二楼医务科,用药水浸泡,意图长期保留。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共产党人一直在多方寻找杨靖宇的头颅。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后,长春被伪满残余势力暂时接管。19464月,共产党军队经4昼夜激战曾经一度夺取长春,但还未弄清楚杨靖宇头颅的去向就被迫撤出,长春遂被国民党军占领。194810月,共产党解放军围困长春的战斗到了决定性阶段。城内10万敌军被人民解放军打击和围困达7个月之久。此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仍在这座孤城内,国民党特务从日本关东军的手中获得头颅后,就立刻秘密匿藏起来。国民党特务究竟将英雄的头颅藏匿在哪里呢?共军围困长春后,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指示打人城内的松江军区地下工作者杜文学等人,在孤城内秘密开展寻找杨靖宇将军头颅的工作。

 


杨靖宇头颅照片,当时为了确定身份

在照片上盖了从尸体上搜到的印章

 

  参与此一任务的其中一名地下工作者名叫王淑茹,是杜文学的妻子,她在2013年以94岁高龄诉说了详细的事件经过。当时30岁的王淑茹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因为父亲是私塾老师,所以王淑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长大后,王淑茹嫁给了一个名叫杜文学的医生。杜文学毕业于伪满时期的医学院校,当过军队的医官。婚后,王淑茹和丈夫在佳木斯市开办了一家叫“启哲”的私人诊所。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撤离中国前夕曾大批枪杀政治犯,一位叫李广德的犯人在屠杀中身中8枪,日本人以为他死了,没想到8颗子弹均未击中李广德的要害,因此他侥幸逃过一劫。李广德被人救起后相继被送到了几家医院,但是医院都不敢收治,最后被送到了启哲医院。杜文学夫妇冒着极大的风险收治了李广德,伤势痊愈后的李广德向杜氏夫妇讲明了自己的共产党人身份,他还劝杜文学加入到调查敌伪物资的工作中,并口头任命杜文学为“调查科长”。李广德从佳木斯来到长春后,捎信给杜文学,杜文学便举家到了长春,并与人合办了建华医院。当时的建华医院是共产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站。每次出门送情报,王淑茹都要挎上一个筐,里面装上菜,领着女儿杜宝珠,把情报缝在孩子的衣服里。当时的情报是用米汤写的,表面上看不出字,接到情报的人用碘酒浸湿,纸上才显现出文字。到地方以后,她只要看到楼梯或窗台上放一盆花,就可以放心地进屋了。她至今还记得自己曾去过长春市二道河子、宋家洼子、八里堡、东大桥、南湖等地方送情报。

 

  经过多方打探、寻找,地下小组成员查到了杨靖宇将军头颅的下落:国民党接收了日伪政权后,杨靖宇的人头被转移存放在长春医科大学医疗器械室。当时长春医学院作为军用医院被国民党骑兵第2旅占据,该旅卫生队就设在长春医学院附近。如果能够打入旅卫生队,就有可能进入医学院,寻机查找杨靖宇将军的遗颅。地下小组成员李广德立即将这一情况和方案向上级做了汇报,得到批准。不久,由国民党骑兵第2旅军需官王明玉介绍,特工刘亚光打入了该卫生队,当了中尉军医官。可是此时杨靖宇的头颅也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关注。活跃在国民党1兵团上层机构的特务头目项乃光,多次出入骑兵2旅,秘密了解和察看杨靖宇头颅保存状况,布置防守措施。为了防止头颅落入解放军手里,他除了在旅部设置了层层岗哨外,还安排巡逻队反复巡逻。老谋深算的的项乃光依旧不放心,他暗地里派长春市警察局的特务在旅医疗器械室放了暗哨,昼夜监守。长期与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周旋的国民党特务似乎也察觉到了共产党人在寻找杨靖宇头颅。特务们妄想以此为诱饵,缉拿长春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员。

 

  打入敌人内部的刘亚光利用去医学院给国民党军官兵巡诊的机会,多次寻找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均无结果。一次在夜间巡诊时,他偷偷潜入解剖学教室,在微弱的手电光照下,仔细寻找,但还是一无所获。在他将要离开出门时,忽然发现教室里还有一个十分隐秘的侧室,刘亚光随即进入了侧室。侧室内只有一个大型的厨柜。陈列的玻璃罐里装着人的内脏标本,经逐一观察,刘亚光看到两个大型标本罐里分别装着一颗人头,并用福尔马林浸泡封闭。两个标本罐上还贴有纸条,一个写着杨靖宇,一个写着三江好(即陈翰章,另一位抗日英雄)。原来这就是苦苦寻找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刘亚光惊喜异常。为了不惊动敌人,刘亚光当时没有直接拿走头颅,而是悄悄返回卫生队,将这一重大发现上报了党组织。为了确保杨靖宇将军的头颅安全地回归到共产党人手中,刘亚光和地下党人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首先刘亚光打听到负责看守医疗器械室的是市警察局的警察曹如超,于是有意与他打得火热。曹如超是长春本地人,正赶上家里断了粮,整日忧心忡忡,刘亚光得知后就经常送点食品给他,解他的燃眉之急。为此,曹如超对刘亚光感恩戴德。

 

  有一晚,曹如超找到刘亚光称全家又断粮两日了,父母就要饿死求他帮帮忙。刘亚光安慰他说:“咱们都是本城人,我想想招儿,一个小时后我再找你。”刘亚光找到地下党员李野光和李广德,将这一重要情况作了汇报。李野光果断地指示:“门的钥匙有人已配好,今晚给曹如超送点儿小米。让他马上送回家,我们就说来买医疗器械,然后趁机动手。”当晚10点钟。曹如超坐在脏乱的小屋里抽闷烟。这时,我地下小组成员经恩浦大夫拎着7斤高粱米匆匆赶来,一进屋就说:“曹二哥,我听说你家断顿了,我家还剩下一点儿高粱米,你拿去吃,快送回去吧!”曹如超眼泪汪汪地说:“经大夫,你这是救命粮呀,我家的人都快饿死了。”说完,曹如超背起米就朝家跑。这时,我地下小组成员雇的车辆已经停在了医学院的门口,他们以到医学院买医疗器械为名,拉走显微镜、纱布罐、污物桶、聚光灯、装有内脏的标本罐,在混乱中趁机将装着杨靖宇和陈翰章两位烈士头颅的玻璃罐装入车中,用一些旧纱布覆盖在上面。随后,两位烈士的遗首被运到卫生队前厅。当日午夜,刘亚光和妻子周玮潜入卫生队前厅,将两位将军遗首藏到卫生队五官科内。

 

  第二天凌晨,曹如超从家中返回医院。他心不在焉地在门外转悠一圈,见门锁没有异常,也就没过问。直到第三天上午他才发现有几样东西和两个大玻璃瓶子不见了。他立即报告给项乃光。项听后暴跳如雷,马上命令大批特务和警察将骑兵二旅旅部包围全部翻了一遍,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项乃光又在全城组织大搜查,仍是一无所获。直到长春解放敌人也没有弄清杨靖宇和陈翰章的头颅是怎样丟失的。长春解放的第二天,两位将军的头颅被迎人亚光医院。4天后,由李广德送到松花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驻长春办事处(今建华医院)。这就是中共特工战中传奇般的“七斤米换两颗头”故事。后来,杨靖宇和陈翰章两位民族英雄的头颅,由军官张羽率5名战士,乘专列秘密护送到哈尔滨,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为纪念杨靖宇将军英勇、光辉的一生,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萬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58223日,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通化市举行了万人公祭大会。在通化靖宇烈士陵园,人们将杨靖宇的遗体与头颅对接起来,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也送了花圈、挽联。大会高度评价了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光辉的一生,人们唱着怀念他的歌曲:“洒热血,遍地红,杨靖宇是英雄,万古千秋留英名,永远活在人心中……”一时哭声大作,震撼山冈。

 

  Fish在此再追加一小段,交代一下和杨靖宇之死有关的几个主要人物的下场。如上所述,当时亲手打死杨将军的伪军张奚若和确认尸体的叛徒张秀峰都侥幸活了下来。而出卖杨靖宇并为日伪军讨伐队带路的农民赵廷喜于1946年在白山市靖宇县被当地政府抓获,就地枪决。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剖开杨靖宇肠胃的日本军官,时任伪山西省副省长的岸谷隆一郎和他当时居住在中国的全家老小一起服氰化钾自杀身亡。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叫程斌的叛徒。这个程斌在19388月叛变的时候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他长年跟随杨靖宇,可以说是杨将军一手提拔起来的。由于彼此非常熟悉,程斌甚至可以光凭枪声就辨别出开枪的人是不是杨靖宇。过去日本人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抗联得以利用夜晚休整转移;程斌投敌后带领日伪军不分昼夜地围剿,使得抗联的力量不断分散,处境变得异常凶险。另外,杨靖宇的部队之所以能在敌占区苦苦坚持14年,主要是靠一条秘密的补给线。抗联武装当时把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重要物资分散藏在位于深山密林里的宿营地里面,称之为“密营”。在程斌帮助下,日伪军把抗联设在蒙江县境内的70余个“密营”破坏殆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把杨靖宇逼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可以说程斌才是造成杨靖宇死亡、抗联瓦解的罪魁祸首。程斌投敌后一直跟着岸谷隆一郎在热河和山西等地活动。1945年日本战败、岸谷隆一郎举家自尽后,依靠枪杀几个业已投降的日军俘虏,程斌谎报战功,以假身份混入共产党华北野战部队,甚至还当上了指挥员。1951年的一个下雨天,程斌打着伞在沈阳街头行走。有人为了避雨而跑过来躲到了他的伞下面。偏偏这个人也是一个过去叛变的原抗联干部,他们彼此认出了对方。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人居然分别去举报了对方。当时正好是肃反运动时期,他们的真实身份一经暴露,就被双双枪毙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未完待续)